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安徽省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正加速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2025年4月26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科交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安徽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这场科技盛会不仅彰显了安徽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实力,更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示范样本。
规模空前的科技盛会
本届科交会创下了多项历史记录。参展企业和机构数量突破1500家,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置了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6大专业展区,并创新性地搭建了线上虚拟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本届科交会共征集到4147项科技成果,现场展示2578项,其中近30%为全球或全国首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这一数据较上届增长近40%,充分体现了科交会作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成果的集中亮相,吸引了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千亿级产业对接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业对接成效。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的十大成果转化项目率先签约,涉及金额约21亿元。据统计,本届科交会总签约金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创下历届新高。这些签约项目覆盖了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不乏具有颠覆性创新的项目,如可实现自主实验操作的化学实验机器人、即将投入商用的飞行汽车技术等。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预计将为安徽省带来超过5000个高端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产业链超万亿元的产值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约60%的签约项目来自长三角区域企业的合作,凸显了区域协同创新的强大活力。
创新生态的体系化建设
本届科交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的平台,更是创新生态建设的助推器。开幕式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进入新阶段。同时,由沪苏浙皖四地共同发起的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宣告成立,将构建覆盖全国的科技成果交易网络。科交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指标更是进入全国前三。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安徽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结果——2024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这场科技盛会可以看出,安徽省正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展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安徽省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升级,也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更多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持续发力,安徽省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这场科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更预示着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预见,以安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高地,将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