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安全性和用户信任问题。2025年4月27日,华为联合11家车企共同发布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提出了“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的16字准则,旨在推动行业自律,确保技术发展与用户安全的平衡。这一倡议不仅是对当前行业问题的回应,也为未来智能驾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技术先行:构建安全可靠的技术底座
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在于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华为与车企在倡议中强调,将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构建以安全为核心的车规保障体系。华为提出的“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技术框架,旨在覆盖驾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新一代ADS 4.0智驾系统的推出,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为安全驾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技术的先行还体现在对极端场景的模拟和测试上。车企承诺通过大量实际路测和虚拟仿真,确保系统在暴雨、夜间、复杂路口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这种技术上的未雨绸缪,不仅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能增强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信任。
营销透明:避免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部分车企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存在夸大或模糊表述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技术的实际能力产生误解。例如,一些企业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为“自动驾驶”,而忽略了驾驶员仍需全程监管的事实。此次倡议明确要求行业实事求是地宣传功能,清晰界定系统边界和使用条件。
华为和车企还提出,将在产品说明和营销材料中明确标注功能限制,例如L3级自动驾驶仍需驾驶员保持警觉并及时接管车辆。这种透明化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消费者正确理解技术,也能减少因误用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未来,行业还可能建立统一的宣传规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用户为本:提升安全驾驶意识
技术再先进,如果用户不了解其边界和正确使用方法,仍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为此,华为计划联合车企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模拟教学和风险提示,帮助用户掌握功能的使用技巧。这种教育性质的举措,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安全驾驶意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此外,车企还将通过OTA升级和用户手册更新,持续向车主传递安全驾驶知识。例如,在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未关注路况时,会通过声音和视觉提示提醒其接管车辆。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行业对生命安全的重视。
标准共建: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智能辅助驾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此次倡议呼吁全行业协作参与安全标准的制定,推动技术规范与法规的完善。此前,工信部已要求车企严格履行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公安部也强调驾驶人需对车辆安全负全责。
未来,行业可能会建立跨企业的技术共享平台,共同解决智能驾驶中的共性难题。例如,数据共享可以帮助车企更快地识别潜在风险,而统一的测试标准则能确保不同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处于同一水平。这种协作模式,不仅能够加速技术进步,也能为监管部门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华为与11家车企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标志着行业从技术竞争转向安全共治的新阶段。通过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和标准共建四大准则,这一倡议为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技术与安全的平衡中,行业正朝着更可靠、更透明的方向迈进,最终为用户带来更安心、更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