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法律服务的创新图景:香港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行业,法律服务业亦不例外。2025年4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学举办“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法律服务的创新图景”主题论坛,聚焦AI在法律及合规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香港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推动法律科技的发展。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学术界、法律界和政策研究专家的智慧,更凸显了香港在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中的战略地位。
法律行业的技术迭代与竞争力提升
法律行业历来以严谨、保守著称,但随着AI技术的成熟,传统法律服务模式正面临变革。香港理工大学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与知识转移及创业处联合主办的此次论坛,强调了法律行业必须主动适应技术迭代,以提升竞争力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法律部部长刘春华指出,AI能够辅助法律从业者提高效率,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分析海量法律文件,或利用机器学习优化合同审查流程。
然而,技术迭代并非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要求法律从业者具备跨学科思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法律体系既承袭普通法传统,又需适应内地法律环境的变化。因此,AI技术的引入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法律行业能否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
守正创新:平衡传统与科技赋能
在AI与法律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守正创新”成为论坛的重要议题。刘春华部长强调,香港的法律行业应结合爱国爱港传统与专业理性精神,推动AI为法律行业持续赋能。这一观点体现了香港的特殊性——既要维护法治精神,又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
例如,AI可用于法律风险评估,帮助企业在跨境交易中规避合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团队展示的研究成果表明,AI技术能够辅助律师进行更精准的法律分析,但最终决策仍需依赖人类专业判断。这种“人机协作”模式,既保留了法律行业的专业权威,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此外,论坛还探讨了AI在法律教育中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法学院学生可以模拟法庭辩论或参与跨境法律案例研究,从而更高效地掌握实务技能。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法律人才培养的效率,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香港的桥梁作用与跨境法律协作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在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优势。港理工副校长赵汝恒指出,香港在创科政策研究与法律科技发展上潜力显著,尤其是在促进跨境法律协作方面。
AI技术在跨境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区块链结合智能合约可以简化国际商事仲裁流程,而AI驱动的语言翻译工具则能帮助解决不同法域之间的沟通障碍。香港作为国际仲裁中心,若能率先建立法律科技创新生态,将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此外,论坛还强调了香港与内地的协同效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三地法律体系的衔接成为重要课题。AI技术可以帮助分析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的跨境法律服务。这种协作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香港法律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总结
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法律服务的创新图景”论坛,为法律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AI技术的引入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法律行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香港凭借其独特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化的区位优势,有望成为法律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未来,法律行业需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AI技术,推动跨境协作,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