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承诺减少碳排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但现实的减排行动却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新西兰,一个长期以来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典范的国家,近期却出现了一系列企业放弃或调整气候目标的现象。这些变化引发了对于企业气候承诺的真实性的广泛质疑,同时也对新西兰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这种趋势不仅在新西兰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企业气候行动敲响了警钟,提醒着我们,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首当其冲的,是新西兰航空业巨头Air New Zealand和邮政公司NZ Post的案例。Air New Zealand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其雄心勃勃的2030年碳强度降低目标,并退出了备受推崇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几乎与此同时,NZ Post也做出了类似的艰难决定,放弃了其原定于2030年实现的减排32%的目标。这两家公司都公开表示,由于技术和财务方面的双重挑战,它们难以继续坚持原有的减排目标。特别是NZ Post,其首席执行官Dave Walsh同时还是气候领导联盟的CEO指导小组的成员,而这个联盟长期以来一直标榜自己是“商业气候行动的灯塔”。然而,NZ Post的这一举动,无疑与其联盟所倡导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在气候行动承诺方面的可信度的质疑。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是那些曾经公开承诺减排的企业,也可能因为实际困难而选择调整甚至放弃目标。可持续商业委员会(SBC)预测,未来一年内,将会有更多的新西兰企业意识到自己之前设定的短期气候目标过于激进,从而不得不选择调整或彻底放弃。这无疑揭示了在减排实践中,企业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企业放弃气候目标,这不仅仅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种更广泛趋势的体现。大量新西兰公司正在悄无声息地放弃其先前设定的气候目标,甚至没有向公众披露这一关键信息。专家们指出,这种趋势可能会严重削弱新西兰整体实现与全球气候目标相符的脱碳目标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西兰政府的碳排放拍卖屡屡失败,未能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减排。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新西兰能否实现其气候目标的担忧。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企业选择设定碳强度降低目标,而非绝对减排目标。这种做法往往被批评者视为“漂绿”行为,因为即使碳强度降低,企业的总排放量仍然可能继续上升。Shell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选择专注于降低碳强度,而非绝对减排,结果遭到了环保组织的强烈批评。这种现象表明,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模糊或具有误导性的策略,来掩盖其在减排方面的实际进展。这种策略不仅对环境无益,还可能误导公众,甚至损害整个社会的减排努力。
导致企业放弃气候目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和财务方面的挑战外,一些企业可能面临着来自股东和投资者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要求企业优先考虑短期利润而非长期可持续性。此外,一些企业可能认为,在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框架的情况下,设定过于激进的气候目标是不现实的。例如,新西兰政府最近通过的一项法案,旨在防止银行在贷款决策中考虑气候风险,这可能会降低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资意愿,从而阻碍减排进程。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可能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或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碳抵消或地球工程)来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缓解主义”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企业忽视减排的必要性,从而延缓气候行动的步伐。正如“超额排放的神话”所指出的,依赖于未来技术来解决气候问题,而继续燃烧化石燃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这种想法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弥补”之前的排放,而忽视了减少排放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的来说,Air New Zealand和NZ Post放弃气候目标的事件,以及其他新西兰企业类似行为的出现,都反映了企业在实现气候承诺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技术和财务方面的障碍,也包括政策和监管方面的不足,以及企业自身观念的转变。这一趋势不仅对新西兰的减排目标构成威胁,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企业气候行动提供了警示。要真正实现气候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制定明确的政策框架,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并提高企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更加严峻的气候风险,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