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数据要素的应用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马嘉璐的系列报道聚焦科技服务创新、数据合规及产业国际化议题,为读者提供了兼具时效性与深度的行业观察。这些报道不仅揭示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协同中的关键作用,也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数据驱动的科技服务创新
马嘉璐在2025年4月23日的专访中,详细报道了广州科金集团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科技服务效率的实践。该集团依托“广州产业创新生态云平台”,整合了1.6亿条产业数据,实现了创新资源的精准匹配。这一案例凸显了数据资产化的潜力——科金集团的数据产品不仅获得了广东省的登记凭证,还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科金集团副总经理李阳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产业链协同的优化离不开对中小企业需求的关注。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支持、政策配套等环节的短板仍需通过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来弥补。这一观点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数据要素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其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
绿色壁垒下的产业国际化挑战
在2023年11月的报道中,马嘉璐将视角转向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全球化困境。欧盟《新电池法》等“绿色壁垒”政策对国内企业提出了严格的碳足迹要求。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企业亟需将政策压力转化为竞争力提升的契机,例如通过完善碳管理体系、优化供应链低碳技术等方式应对挑战。
这一分析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全球化竞争已从成本优势转向可持续性标准。国内企业若想突破壁垒,需在技术研发和合规管理上双管齐下。例如,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开始布局海外零碳工厂,但中小型电池厂商的转型仍需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支持。
数据交易合规性的技术护航
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合规保障。马嘉璐在2023年12月的报道中,以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的测试结果为例,指出头部数据交易平台仍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漏洞。研究院通过技术检测与“数据经纪人”角色,推动合规撮合服务,为市场规范化提供了实践路径。
这一议题的延伸意义在于,数据交易的信任机制建设需要多方参与。例如,深圳已试点“数据要素登记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透明;上海则探索“数据合规沙盒”,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模式。这些尝试表明,技术与制度协同是破解数据流通难题的关键。
马嘉璐的系列报道贯穿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数据要素既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也是产业变革的基石。从科技服务的精准化到动力电池产业的绿色转型,再到数据交易市场的规范化,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多元路径。未来,随着数据产权制度、跨境流动规则等顶层设计的完善,中国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将更依赖于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合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