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北第一小学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通过举办科技周活动,将前沿科技引入校园,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科学教育的形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
科技周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通过”科技大篷车”这一流动平台,将高科技设备直接带到学生身边。太空科技表演秀通过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航天知识;STEAM创客空间则提供了3D打印、VR模拟等实践机会,特别是VR模拟月球环境项目,让学生仿佛置身太空,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动项目并非简单的娱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每个体验点都配有专业讲解员,确保学生在玩乐中掌握科学原理。
成果展示促进全面发展
活动征集到的90余件科技小发明和150多幅科幻画,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这些作品不是孤立的科技产物,而是科学与艺术、生活的有机融合。比如有学生设计的多功能文具盒,既体现了工程思维,又解决了日常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科幻画作品则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学校特意设置了作品展示区,并组织学生互相点评,这种展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活动还特别邀请家长参观,让科学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影响
为避免科技活动流于形式,学校与滨海科技馆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一方面,将大篷车项目常态化,定期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另一方面,组织校外研学,如参观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让学生了解”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等国之重器。这种校内外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科学教育的持续性,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建立了科技教育师资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北第一小学的科技周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成果展示和长效机制三个维度的创新实践,成功实现了”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目标。这种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活动本身的精彩纷呈,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生态:以兴趣为起点,以实践为路径,以素养为目标。随着这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学生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