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双碳”目标的推进,建筑行业正面临节能减排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挑战。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显示,国内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比高达22%。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路径。2025中国国际制冷展上,美的楼宇科技的前沿展示,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范本。
AI重构建筑运维逻辑
美的推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颠覆了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海量实时数据,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干预的转变。例如空调系统的动态调节功能,不仅分析室内外温湿度、人流量等常规参数,更能结合天气预报与电价峰谷周期,自动生成最优运行策略。这种“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使上海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全年节电达28%。
预测性维护是另一突破点。通过在电梯、水泵等设备部署振动传感器与噪声识别模块,AI可提前14天预警潜在故障,维修成本降低40%。此外,空间优化系统利用UWB定位技术,实时追踪人员动线,帮助深圳某科技园区重新规划办公区域后,空间利用率提升19%。
绿色技术链的闭环创新
为实现建筑全周期减碳,美的构建了覆盖“能源供给-传输-使用”的技术矩阵。其磁悬浮离心机组采用无油润滑技术,IPLV值(综合能效比)突破12.0,比国标一级能效标准高出30%。在北方煤改电项目中,-30℃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保障了供暖稳定性,同时减少燃煤4.2万吨/年。
数字孪生平台将这些硬件串联成有机整体。北京某医院的孪生模型中,冷却塔、光伏板等8000多个设备节点实现虚实映射,运维人员通过VR界面即可模拟设备改造方案,决策效率提升3倍。这种“虚拟调试”模式使项目交付周期缩短45%。
生态协同推动行业变革
技术落地离不开产业协同。美的联合华润置地等开发商建立“绿色建筑实验室”,在雄安新区项目中验证了光储直柔系统的可行性。其开放平台已接入霍尼韦尔、施耐德等50余家供应商的设备数据,形成跨品牌互联互通。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小建筑业主推出的轻量化SaaS服务,将AI运维门槛从百万级投入降至万元/年,加速技术普惠。
从本次展会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进入系统化竞争阶段。美的的实践表明,AI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创造20%-30%的能效提升空间,更将重构建筑的价值链。随着住建部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这类解决方案或将成为新建建筑的标配,推动行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一跃。未来,虚拟电厂、建筑机器人等衍生应用,有望进一步释放数字化建筑的潜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