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重镇,近年来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户外劳动者构建起多层次、全天候的服务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更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服务空间
天津市通过智能化改造,将传统休息站升级为24小时智慧服务中心。北辰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作为标杆项目,不仅配备充电器、微波炉等基础设备,更创新设置夜间休息区,有效解决外卖员”晚间休息难”问题。西于庄智能工会驿站则运用物联网和AI技术实现无人化管理,刷脸进入系统配合智能消防设施,既保障安全又提升使用便捷性。这些站点还搭载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会员码认证收集使用数据,动态调整服务供给。例如根据骑手集中用餐时段增加微波炉数量,依据冬季需求补充保暖物资,实现服务资源的精准配置。
多元服务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服务内容从单一休息功能向综合性支持拓展,形成”基础服务+延伸福利”的立体模式。南开区户外劳动者服务街区创新整合商业资源,1500平方米空间内既有劳模精神展示区等文化空间,也联合周边商户提供就餐折扣、健康体检等增值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站点还承担着社群支持功能:定期举办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组织”小候鸟”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法律咨询维护劳动权益。河西区某驿站甚至与医院合作设立健康角,为骑手提供免费基础体检和急救培训,将服务延伸至健康管理领域。
三级体系实现全域覆盖
通过”区级中心-街道驿站-社区站点”的三级网络架构,天津已建成300余个镇街级”暖蜂驿站”和244家社区工会驿站,形成15分钟服务圈。该体系具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是空间布局科学化,依托大数据分析劳动者活动热力图,在配送站点、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处优先设点;其次是运营模式可持续,通过商户联盟降低运维成本,部分驿站引入自动售货机等商业设施实现”以站养站”;最后是管理机制数字化,建立全市统一的服务平台,劳动者可通过APP查询最近站点、预约服务,管理部门则能实时监控各站点运行状态。
这些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天津户外劳动者驿站日均服务超万人次,使用者满意度达92%。更重要的是,这种”科技+人文”的服务模式创造了多方共赢:劳动者获得切实保障,企业提升用工稳定性,城市增强包容性。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这种智能服务网络有望进一步升级,为更多新就业群体撑起”数字保护伞”,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每一位劳动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