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而科技成果转化则是将实验室中的突破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2025年4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这场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安徽省在“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最新成果,更为产学研用搭建了高效对接的平台,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风向标。
前沿科技: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
本届科交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技术。清华大学展出的“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凭借800公斤的最大起飞重量和陆空两用能力,彻底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边界。与此同时,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系统以0.1毫米的操作精度,重新定义了医疗领域的可能性。这些技术突破并非孤例——无人驾驶载人电动航空器的亮相,更是将未来交通的蓝图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展品中28%为全球或全国首发,1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互动体验:让科技触手可及
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科技魅力,科交会特别设计了沉浸式体验区。AI高性能极智超体座舱让参观者化身“未来驾驶员”,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车辆控制;CR9智能飞行座舱则模拟了低空飞行器的操作场景。展区内,弹钢琴机器人以人类难以企及的速度演奏《野蜂飞舞》,引得观众连连惊叹;而机器狗和VR设备的体验区则成为亲子家庭的“打卡圣地”。这些互动项目不仅消弭了科技与大众的距离感,更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据统计,三天展期共吸引超过5万人次参与体验,创下历届新高。
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链
科交会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科技成果从展台走向市场。会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为产业布局提供了数据支撑,而中科院“融合点”安徽行动等重大项目的签约,则标志着“实验室—生产线—商业化”通道的进一步畅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的启动,这一平台将整合三省一市资源,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截至闭幕日,展会已促成科技金融对接项目7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8个,初步估算带动产业投资超200亿元,生动诠释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
从飞行汽车到手术机器人,从互动体验到产业签约,本届科交会既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一次创新生态的全面展示。它不仅证明了安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成效,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当那些曾被视为“未来”的技术逐渐走入日常生活,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以科交会为纽带,中国正加速迈向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