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推动下,我们看待和解读事件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浮出水面:几乎所有重要的时事新闻,都被普遍地打上了“false flag”(假旗)的标签。曾经只在阴谋论的边缘地带徘徊的“假旗行动”——即为了误导公众而故意策划的事件——如今已司空见惯,这侵蚀了人们对媒体、机构,甚至是客观真理本身的信任。
这并非一个新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前的海军战术,当时船只会悬挂假旗以获取优势。然而,这些指控传播的*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的回溯与概念的演变
最初,“假旗行动”指的是一种欺骗行为,通常由政府实施,目的是将罪责归咎于另一方。正如劳伦斯·弗里德曼所指出的,它最早描述的是一种海军战术——一种战争诡计——船只在攻击前会伪装成友好旗帜。这种策略后来演变成国家精心策划针对自己的袭击,以证明报复或争取公众支持的合理性。例如,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潜在场景中,北约盟国怀疑可能存在虚构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被用作入侵的借口。
近年来,这一概念得到了扩展,涵盖了网络攻击。网络攻击的归属问题尤其困难,使得攻击者可以“嫁祸于人”,正如杰克·威廉姆斯所指出的。俄罗斯黑客尤其擅长运用“假旗”技术,不仅为了掩盖他们的行动,还在将来播下怀疑的种子,即使他们的企图被揭露,正如WIRED详细描述的那样。克里姆林宫的策略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欺骗;更重要的是,它要制造一种不信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真相变得无关紧要。
社交媒体与信任的瓦解
当前“假旗”指控的激增,与公众信任的下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媒体和政府等机构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审查和怀疑,一个真空地带被创造出来,这很容易被替代性叙事所填补。社交媒体的算法特性加剧了这种情况,这些算法通常优先考虑参与度而不是准确性,从而放大了耸人听闻的主张并强化了先入为主的偏见。“特朗普作弊”这个词,据NewsGuard的戈登·克罗维茨称,在X(原Twitter)上迅速流行,这表明未经证实的说法可以多么迅速和容易地获得关注。
这种环境允许对任何事件——从大规模枪击事件到政治动荡——重新解释为是人为制造的欺骗。后果是深远的。认为事件是“假的”或被操纵,可能导致人们脱离公民生活,拒绝事实信息,甚至为暴力行为辩护。正如Reddit的r/TrueReddit上所观察到的,个人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编造事实”,这突显了这种趋势的危险性。此外,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正如VICE报道的那样,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容易受到“假旗”阴谋论的影响,这凸显了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后果与应对:重建信任的挑战
这种影响超越了政治话语。假旗理论的传播会破坏对真实悲剧的调查,将注意力转移到寻找真正的肇事者之外。桑迪胡克事件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人错误地声称这是一个“假旗”行动,这说明了对悲痛的家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以及有害的错误信息的传播。CUNY的研究记录了YouTube试图打击阴谋论的尝试,这表明一旦这些叙事扎根,就很难遏制它们。社交媒体上提到“假旗”的帖子数量正在增加,这表明这种世界观越来越被接受。彼得·波默兰采夫的工作强调了“一切皆有可能”的更广泛的背景,一种“超常化”的现象,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不仅仅是相信具体的阴谋论;它关系到对一个运转的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现实的根本侵蚀。
总之,广泛使用“假旗”标签,对知情的公共讨论提出了重大挑战。虽然这个概念本身有历史先例,但其目前的盛行是由于对机构的信任下降、社交媒体上错误信息的放大以及更广泛的文化怀疑氛围造成的。危险在于,不仅仅是相信具体的假旗理论,还在于侵蚀对任何信息来源的信任,创造一个客观真理日益难以捉摸的世界,在这种世界里,任何事件都可以被重新解读以适应预先设定的叙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多方面的方法,包括媒体素养教育、负责任的社交媒体监管以及对事实报道和透明治理的重新承诺。如果没有这些努力,“假旗”的心态有可能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进一步分裂社会,并破坏我们应对真正挑战的能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