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认知与科技研究融合:理解AI应用的框架

数字宇宙的构建是一门涉及深刻哲思和前沿技术的艺术,而其核心在于理解人类认知、技术与人工智能(AI)之间日益复杂的互动。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对智能的理解正在被颠覆,我们需要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类思维与日益精进的AI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框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更是设计不仅强大而且与人类思考、学习和与世界互动方式相符的AI应用的关键一步。

4E 认知与 AI:重新定义智能

最初,对AI的探索往往集中于通过符号推理和基于规则的系统来复制人类智能,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身体、环境等关键因素的作用。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4E认知——即“具身(embodied)、嵌入(embedded)、行动(enacted)和延伸(extended)认知”,挑战了将大脑视为一个独立信息处理器的传统观点。它认为认知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由我们的环境塑造,通过我们的互动积极构建,并且常常延伸到大脑之外,涵盖工具和技术。

例如,在教育领域,理解学生的具身经验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对于设计有效的AI驱动的教育工具至关重要。AI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深入了解用户与技术的互动,从仅仅传递信息发展到培养真正的认知过程。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科技的角色,不仅仅关注“科技做什么”,更要思考“科技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在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的过程中,将AI发展与社会、技术、伦理和受大脑启发的设计原则相一致,显得至关重要。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不仅要创造智能机器,还要创造与人类价值观和认知能力相兼容的机器。

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特别是脉冲神经网络(SNNs),也正在获得关注,整合了来自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见解,以创建更接近模仿人脑的AI系统。对自生系统(autopoiesis)的探索,即生命系统的自产生和自维持的特性,则在4E认知框架内提供了对认知系统潜在的基本过程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促进了更具适应性和韧性的AI设计。

从理论到实践:整合框架的应用

将4E认知与STS(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其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认知科学和STS连接起来的综合框架,从而深入探索AI的社会-技术系统。这种框架超越了纯粹的计算模型,拥抱了更具整体性、具身性和情境意识的智能理解。

服务业的人机交互正在经历变革。生成式AI和ChatGPT等工具正在开启新的合作可能性,但也带来了挑战,需要仔细考虑其中涉及的认知和社会动力学。这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智能机器,更重要的是创造与人类价值观和认知能力兼容的机器。在“4E认知中的挑战及其带来的机遇”研讨会上,强调了将认知科学研究扩展到学术界之外,影响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必要性。

然而,这种整合方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研究中强调的一个潜在担忧是过度依赖AI对话系统,这可能会阻碍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平衡的方法,即AI应该用于增强而非取代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一个4E+框架内对多模态媒体的探索,进一步强调了设计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这些环境能够利用认知的具身性、嵌入性、行动性和延伸性。

走向未来: 拥抱智能的新范式

通过认识到认知不仅仅局限于大脑,而是与我们的身体、环境和社会实践深度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创造出更直观、更有效且与人类需求相一致的AI系统。这种整合框架不仅是研究人员、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的指南,也是他们充分利用AI潜力,同时减轻其风险的工具。

对AI的未来,我们需要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人类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通过采用一种整体的、具身的、情境化的视角,我们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强大的AI系统,也能确保它们以符合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观的方式发展和应用。持续的研究和讨论对于应对AI发展中复杂的挑战,并确保其以有意义和负责任的方式服务于人类至关重要。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