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也能训练机器人:MIT新工具

在数字宇宙中,我们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变革时期,机器人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飞速发展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正重塑我们与机器交互的方式,并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即便训练机器人执行简单的任务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机构的最新突破正在根本性地改变这一现状,为更具适应性、多功能性和用户友好的机器人铺平了道路。这些创新不仅仅是渐进性的改进,它们代表了机器人教学和部署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预示着机器人自动化在新时代的到来,它将覆盖从制造业、物流到医疗保健和家庭辅助等各个领域。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先进的模拟技术和新颖的训练界面。

这场机器人变革的关键在于应对机器人本身和它们所处环境的多样性。每台机器人都有其独特的机械配置,包括手臂、抓手和传感器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它们又被部署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为了解决这一挑战,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异构预训练转换器(HPT)架构。该创新系统整合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使得机器人在面对这些差异时也能更有效地学习。HPT 借鉴了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原理,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控制的复杂性。同时,PhysicsGen 的开发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世界的物体。该系统根据每台机器人的特定力学特性定制训练数据,将少量的人类演示转化为数千次模拟,从而显著加速学习过程。这对于需要灵巧性和精确度的任务至关重要,例如在家庭或工厂中操纵物品。此外,人工智能驱动的模拟器 LucidSim 的推出,使得机器人能够通过生成的图像学习复杂的技能,例如跑酷,从而无需大量收集现实世界的数据,并降低了训练过程中损坏的风险。

除了核心学习架构的进步,麻省理工学院还致力于使机器人培训更容易获得。一款“多功能演示界面”的开发赋予了任何人,无论其编程专业知识如何,都可以教机器人新的技能。这个三合一界面支持多种训练方法——模仿、引导和纠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这种易用性通过框架进一步增强,这些框架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交互(如指向、追踪轨迹或轻轻推动机器人的手臂)来纠正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这种直观的方法正在摆脱复杂的编码,转向更自然的人机协作。此外,SigLLM 工具使得人工智能代理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新任务,而 RialTo 则创建了环境的数字孪生,用于即时机器人学习,结合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以实现快速适应。英伟达的 Isaac GR00T N1 的集成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推理能力和技能,这表明了加速进步的合作努力。最近的研究还强调了机器人从“机器梦”中学习的潜力——在模拟中独立练习技能以适应不熟悉的环境,利用参数策略学习以实现快速专业化。

这些进步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员工越来越认识到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力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益处。Realtime Robotics 正在通过创新的软件和硬件组合来减少部署时间和成本。研究人员甚至正在探索增强机器人感知能力的方法,赋予它们更像人类一样的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并通过监控人类肌肉运动来协助举重,从而实现更顺畅的协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将不同领域和模态的训练数据结合起来的技术正在创造更有效的多用途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的环境中学习新任务。这种势头表明,我们正处于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 时刻”的边缘——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快速创新和广泛应用的时期。麻省理工学院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与行业合作,不仅加速了机器人的学习,还在解决关键的监管、伦理和安全挑战,确保机器人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