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治理方案引关注:深度伪造攻击率降六成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改善医疗健康到推动经济发展,AI的潜力正在被不断挖掘。然而,伴随着这种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深度伪造技术的崛起无疑是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这种利用AI生成高度逼真虚假信息的行为,对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乃至整个社会信任体系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探索AI治理的新路径,并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分享经验,为全球AI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深度伪造技术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且影响广泛。这种技术能够轻易地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用于欺诈、诽谤甚至煽动社会动荡。在金融领域,深度伪造攻击更是屡见不鲜。比如,2024年,东南亚某银行在人脸验证过程中遭遇的深度伪造攻击率一度高达10%,这意味着每100次验证中就有10次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高攻击率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用户资产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度伪造技术不仅能够模仿真实的面孔和声音,甚至可以生成虚假的交易记录和身份证明,从而进行诈骗和非法活动。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度伪造的难度和成本都在降低,使得普通人也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方力量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面对深度伪造带来的威胁,中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进行应对。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突破,更体现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上。技术创新是应对深度伪造的关键。蚂蚁数科等技术公司在深度伪造检测和防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采用先进的AI算法和模型,这些公司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拦截深度伪造攻击。以东南亚某银行为例,在蚂蚁数科的技术支持下,该银行的深度伪造攻击率已成功降低至4%,识别准确率高达99.9%。这意味着,通过技术创新,深度伪造带来的威胁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除了技术层面的努力,中国还注重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规划。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中国AI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AI治理提供了政策框架。这项规划明确了AI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同时也强调了AI伦理和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在AI治理方面的探索还体现在国际合作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AI治理的国际合作,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上分享经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AI治理体系。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分享最佳实践和技术成果,也有助于建立全球性的共识和标准。例如,在近期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全球AI for Good峰会上,蚂蚁集团技术战略与发展部副总经理彭晋受邀分享了中国在金融场景中对抗深度伪造的技术成果,并介绍了蚂蚁数科为东南亚银行提供的安全解决方案。这次分享充分展示了中国在AI安全治理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安全、可靠、负责任的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AI治理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风险和挑战也将不断涌现。因此,中国在AI治理方面坚持“双轨战略”,即既要鼓励技术创新,又要加强伦理规范和法律监管。这种平衡的策略,旨在确保AI技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不会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构建法律、伦理等多维度的治理机制,以应对AI带来的复杂问题。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规范,同时也包括建立AI伦理规范,引导AI技术的健康发展。此外,中国还强调多元治理和敏捷治理,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AI发展带来的复杂问题,并确保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中国在AI治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不仅为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全球AI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顶层设计、国际合作和多元治理,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又能够为全球AI治理做出贡献的道路。中国提出的“AI向善”理念,强调人工智能应该服务于人类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并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构建全球共识贡献力量。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AI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构建一个安全、可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AI带来的风险,并充分利用AI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