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Trust CTO谈AI安全:RSAC 2025前瞻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网络安全已从技术议题升级为关乎企业存亡的战略要务。当传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在新型APT攻击面前节节败退时,一场以”身份”为核心的安全范式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网络安全格局。在这场变革中,BeyondTrust公司凭借其身份中心化安全策略脱颖而出,其技术路径和战略思考为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身份安全:新防御范式的崛起
传统安全模型如同修筑城墙,专注于边界防御却忽视内部权限流动。BeyondTrust首席技术官Marc Maiffret基于20余年对抗网络威胁的经验指出:”现代攻击链中,81%的入侵始于凭证窃取。”这揭示了安全思维的必须转变——将身份视为新的安全边界。BeyondTrust的Pathfinder平台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其AI驱动的身份图谱技术能实时追踪数千个实体间的权限关系,通过动态信任评估实现”最小特权”自动化。这种技术突破使得系统能在检测到异常登录时,不是简单阻断访问,而是启动上下文感知的二次认证流程。
攻击面管理的三维解构
BeyondTrust的创新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重新定义身份攻击面的管理维度。首先在横向维度,Pathfinder平台整合了AD、云身份、IoT设备等异构系统的权限数据;纵向维度则实现从账号创建、权限分配到会话终止的全生命周期监控;而时间维度上,其行为基线算法能识别潜伏数月的横向移动企图。这种立体化管控在2024年某金融机构的攻防演练中成功拦截了模拟APT组织通过服务账户发起的供应链攻击,验证了其防御有效性。
特权管理的范式转换
“零信任不是产品,而是运营模式。”Maiffret在RSA大会的发言直指行业误区。BeyondTrust的”Paths to Privilege”解决方案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三层架构:基础层通过密码保险箱和会话隔离实现特权隔离,中间层运用自适应MFA和微隔离技术构建动态防线,而顶层则通过威胁情报联邦实现跨组织联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即时特权”机制,在保证运维效率的同时,将常规状态下的特权暴露时间压缩至平均7分钟,较行业标准缩短90%。
这场以身份为中心的安全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网络防御的底层逻辑。BeyondTrust的实践表明,有效的安全策略必须同时具备技术的前瞻性、架构的系统性和运营的可持续性。当Code Red时代的漏洞猎人转型为身份安全架构师,这不仅是Marc Maiffret个人职业生涯的演进,更象征着网络安全从”补漏洞”到”建体系”的产业升级。在量子计算和生成式AI带来新威胁的明天,或许唯有将身份作为数字世界的免疫系统,才能构建真正适应未来挑战的弹性安全架构。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