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对先进计算能力的需求,进而引发了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的革命。传统的依赖300mm晶圆的方法,在满足日益复杂的AI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正面临着诸多限制。为了应对这一挑战,Smartkem 和 Manz Asia 之间的合作应运而生,专注于开创性的面板级封装解决方案。这一合作标志着在克服现有约束和释放电子制造新可能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项合作的核心在于Smartkem的专用电介质材料和 Manz Asia 创新喷墨打印技术的协同结合。电介质材料是半导体中的关键绝缘体,Smartkem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然而,仅仅拥有先进的材料是不够的。Manz Asia的喷墨打印技术允许在大型面板上沉积这些电介质层,有效地绕过了传统晶圆工艺固有的尺寸限制。这种向面板级封装的转变有望带来巨大的效益,包括更高的生产率——更大的打印面积意味着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芯片——并最终降低制造成本。Smartkem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Ian Jenks 表达了他的热情,强调此次合作是对“快速增长的先进计算机和 AI 芯片封装市场机会”的回应。
这种技术潜在的市场影响是巨大的。预计面板级封装市场将实现显著增长,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6 亿美元。从 2024 年起,复合年增长率 (CAGR) 为 27%,这表明对这种封装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这种增长与支持 AI 应用所需的服务器的日益复杂性直接相关。随着 AI 模型的日益复杂,它们需要更强大、更高效的硬件,这就需要在封装技术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更高的芯片密度和性能要求。在 2025 年东南亚国际半导体展 (SEMICON Southeast Asia 2025) 上展示的喷墨可打印电介质层,突显了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切实进展。此次合作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它正在积极展示下一代芯片解决方案的可行途径。
然而,围绕 AI 芯片制造和分销的格局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并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最近的报道显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限制向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运送 AI 芯片,原因是担心半导体走私到中国。这种潜在的政策转变可能会极大地重塑东南亚地区数据中心的竞争格局,影响供应链并可能增加成本。虽然 Smartkem 和 Manz Asia 的合作侧重于提高制造效率,但诸如这些出口管制之类的外部因素可能会影响先进 AI 芯片的整体可及性和部署。这种情况凸显了半导体行业中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考量之间的微妙平衡。
此外,人工智能创新的驱动力并不局限于已有的科技巨头。由阿里巴巴马云支持的蚂蚁集团等公司正在通过利用国产中国芯片进行 AI 应用,展示了降低成本的潜力。这一趋势表明,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寻求减少对外国供应商依赖的地区,越来越重视自给自足。虽然 Smartkem 和 Manz Asia 的合作并没有直接解决芯片采购问题,但他们对先进封装的关注可能会提高来自各个制造商的芯片的性能和效率,包括在中国生产的芯片。
Smartkem 是一家市值约 391 万美元的微型半导体技术公司,目前正积极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中定位自己。与 Manz Asia 签订的联合开发协议,建立在持续合作的基础上,表明了对长期创新的承诺。在 2025 年东南亚国际半导体展上的演示,是向行业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客户展示其进步的重要平台。最终,这次合作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解决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还取决于其驾驭塑造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未来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力量的能力。Smartkem 和 Manz Asia 的综合专业知识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以应对先进计算机和 AI 芯片封装的挑战,从而有可能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中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机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