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形成技术已成现实:实战验证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构建一个稳定、可靠且适应性强的电力系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的电力系统,长期以来依赖于大型同步发电机提供的惯性和电压支撑,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由于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构成了严峻考验。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种名为“Grid-forming”(成网)的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电力系统,其稳定运行依赖于同步发电机,这些发电机不仅提供电力,还贡献了电网的惯性和电压支撑。当电网中出现扰动时,同步发电机的惯性能量会帮助稳定电网的频率。同时,它们还能提供电压支撑,维持电网的电压水平。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传统发电机的占比逐渐下降,电网的惯性也随之降低,这使得电网更容易受到扰动,并增加了停电的风险。传统的“Grid-following”(从网)逆变器依赖于电网提供的电压和频率来同步运行,当电网出现弱点或故障时,容易失去同步,最终可能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依赖性使得电网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挑战时显得脆弱。

而Grid-forming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它与Grid-following技术截然不同。Grid-forming逆变器能够自主地控制电压和频率,主动地“形成”电网,而不是被动地“跟随”电网。这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强力同步发电机支撑的情况下,Grid-forming逆变器也能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并为电网提供虚拟惯性和电压支持。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其主动性:它能够感知电网状态,并根据需要调节电压和频率,从而保持电网的稳定。这种能力使其成为整合大量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尤其是在电网惯性较低的区域。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研究表明,Grid-forming逆变器对于整合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至关重要,是转变电力系统的关键。

澳大利亚在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Grid-forming技术的应用方面,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25年2月,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北部的185兆瓦/370兆瓦时Koorangie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并网,并开始向电网输电,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Grid-forming技术。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Grid-forming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澳大利亚还在积极推进大型电池储能项目,预计到2035年,其装机容量将达到18.5吉瓦。这些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Grid-forming技术的支持,这体现了澳大利亚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决心。除了储能系统,澳大利亚的虚拟电厂也采用了Grid-forming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例如,AGL公司从特斯拉处收购的虚拟电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新的电网规则,为Grid-forming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授予6吉瓦的电力出口计划“重大项目”地位,这表明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和相关技术的重视。SunDrive Solar与Trina Solar的合作,共同开发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设施,也体现了澳大利亚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澳大利亚在构建清洁能源未来方面的努力。

Grid-forming技术不仅适用于大型电池储能系统,也正在被应用于风电场、太阳能电站和混合能源项目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型逆变器开始在孤岛电网中部署,这些电网通常包含大量的发电来源和负载。Grid Forming (GFM) 技术与传统的Grid Following (GFL) 技术相比,在故障电流注入、系统强度贡献以及在弱电网中运行能力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意味着Grid-forming技术不仅能提高电网的整体稳定性,还能在电网薄弱的区域提供更强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rid-forming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目前,Grid-forming技术已经不再是实验性的,而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Grid-forming technology is no longer experimental – it’s here and working” – pv magazine Australia 的评价,正是对这项技术现今状态的最好总结。Marija Maisch,作为pv magazine Australia的编辑,也多次强调了Grid-forming技术的重要性,肯定了其在构建未来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在未来,Grid-forming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构建更加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电力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它将成为应对可再生能源普及带来的电网挑战的关键工具,并推动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我们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构建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