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金融服务业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场变革。然而,硬币总有两面,AI技术在带来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这使得对AI监管的讨论变得尤为重要。在美国,一场围绕着“One Big Beautiful Bill”(简称“大而美”法案)中一项颇具争议的提案——暂停各州对AI监管十年——的讨论,将人们对AI监管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在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金融行业在拥抱AI技术的浪潮中,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支持技术创新和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安永(EY)发布的《2025年全球金融服务监管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在2024年正在加速采用AI技术,但同时也必须高度警惕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算法可能存在的偏见、敏感数据安全问题,还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对于确保AI在金融领域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场备受争议的暂停州级AI监管提案,最初是由硅谷的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微软和Meta等公司大力推动的。他们的主要论点是,过早或过于严格的监管措施可能会扼杀创新,从而阻碍AI技术的快速进步。然而,这个提案却遭遇了来自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各方强烈反对,凸显了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保护消费者利益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
美国保险业对该提案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监管真空可能带来的风险。他们认为,如果暂停州级监管长达十年之久,可能会导致监管的缺失,从而危及消费者的权益。例如,算法在保险定价和理赔过程中可能存在歧视,数据泄露事件可能损害消费者的隐私,而缺乏监管的环境可能使得这些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全国专业保险代理人协会(PIA)等行业组织,强烈呼吁参议院取消这一条款,或者至少明确将保险行业的AI州级监管排除在外,理由是该行业已经受到完善的州级监管体系的有效监管。这种强烈的反对声浪并非个例,甚至连特朗普的盟友,如玛乔丽·泰勒·格林等,也公开表达了对该提案中剥夺各州监管AI权力的条款的不满。
事实上,在AI监管领域,州级别的立法活动一直都非常活跃。自2020年以来,特别是2023年和2024年,一些州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并陆续颁布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旨在解决AI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在招聘、贷款和刑事司法等领域。相比之下,联邦层面的监管进展相对缓慢,使得州级监管在填补监管空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AI监管的探索也在不断推进。欧盟(EU)在AI监管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积极主动的监管举措为全球树立了标杆,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伦理和责任的标准。欧盟即将生效的AI法案,更是拒绝给予企业所谓的“宽限期”,这意味着科技巨头们必须尽快遵守新的法规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也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人工智能模型风险管理指引》,对AI模型风险进行了规范,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AI模型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提案在“大而美”法案中被提出时,计划暂停各州AI监管长达十年之久,但在多方压力之下,最终妥协缩短至五年。尽管如此,最终参议院还是以压倒性的99:1票数否决了特朗普提出的AI监管禁令,这充分显示出美国国会对限制州级AI立法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尽管如此,科技行业预计仍将在未来的联邦科技政策努力中继续推动限制州级AI立法,试图为AI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这场关于AI监管的激烈争论,反映了美国联邦政府在AI监管政策上的一种倾向性,即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AI的监管,甚至可能以牺牲州立法权、中小AI企业利益、公众知情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为代价,来全力支持AI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人们对潜在风险的深切担忧,尤其是在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是当前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美国围绕“大而美”法案的AI监管争议,以及欧盟AI法案的推进,都表明全球对AI监管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AI监管将朝着更加完善和规范的方向发展,旨在确保AI技术能够以安全、可靠、负责任的方式服务于人类社会,而不是成为潜在的威胁。这场监管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其最终走向将深刻影响着AI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