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团队创立触觉感知公司获数千万融资

触觉感知技术:开启人形机器人新时代的关键钥匙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概念逐步走向现实应用。从工业制造到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各个领域。而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正是触觉感知——这项让机器人”拥有触觉”的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机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

触觉感知的技术突破

触觉感知技术的核心在于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通过接触获取环境信息。上海交大马道林教授团队提出的”依靠触觉和接触来构建空间感知”理论,开创性地解决了传统视觉系统在接触场景中的局限性。其研发的多模态高精度触觉传感器G1-WS,能同时检测压力、振动和温度变化,精度达到0.1牛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显著的。在千觉机器人的实验室里,搭载Xense_Sim仿真系统的机器人可以完成0.1毫米精度的微创手术模拟,而传统工业机器人在此类精细操作中的误差通常是其5-10倍。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重要的是为机器人开辟了医疗辅助、精密电子装配等全新应用场景。

产业落地的商业实践

技术突破需要商业转化才能产生实际价值。千觉机器人与智元机器人的战略合作,构建了”硬件+仿真+数据”的完整技术闭环。在智元机器人最新发布的远征A2系列中,集成的触觉反馈系统使其拧螺丝的成功率从82%提升至99.7%,插拔USB设备的平均耗时从15秒缩短至3秒。
资本市场对这一技术路线给予了高度认可。数据显示,智元机器人成立两年估值突破70亿元,而千觉机器人近期完成的数千万元融资,将重点投向触觉数据库建设。这个包含超过200万组触觉样本的数据库,正在成为行业的标准参考,其价值类似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ImageNet。

未来应用的无限可能

触觉感知技术的潜力远不止于当前的工业场景。在教育领域,配备触觉反馈的教学机器人可以让盲文学习效率提升40%;在医疗康复中,触觉导引的假肢已经能让使用者分辨出不同材质的纹理差异。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项技术正在推动”数字触觉”的发展——未来或可通过触觉手套,让人在虚拟现实中感受到物体的真实质地。
行业专家预测,随着5G和边缘计算的发展,触觉数据的实时传输将成为可能。这将催生远程手术、危险环境作业等全新应用模式。千觉机器人正在研发的云端触觉共享平台,有望实现机器人之间的触觉经验共享,这或将开启机器人群体智能的新纪元。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工业场景到日常生活,触觉感知技术正在重塑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边界。这项技术不仅让机器人的手变得更灵巧,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消除机器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最后一道感知屏障。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具备触觉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必将成为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