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科技金融作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民生银行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将科技金融纳入核心战略,通过资金支持、服务创新与生态共建,助力科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2025年国家财政政策的出台更为这一领域注入强劲动能——超长期特别国债明确5000亿元投向科技与消费领域,其中3000亿元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含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含高端制造、农机等领域),与民生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形成深度协同。
多维资金支持体系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质,民生银行创新构建差异化融资方案。一方面,通过”科融信”等数字化平台为山东、江苏等地科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解决传统抵押不足的痛点;另一方面,设立2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重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将财政政策工具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例如对符合国债支持方向的半导体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财政贴息+银行让利”的组合金融产品,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30%以上。截至2025年二季度,已累计为超过12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中70%为首次获得银行授信的初创企业。
场景化服务赋能新兴产业链
民生银行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技术创新场景,形成三大特色模式:
政银企协同构建创新生态
超越传统信贷模式,民生银行着力打造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 与中科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机构共建20个”技术转化金融实验室”,为基因编辑、钙钛矿光伏等技术产业化提供风险评估模型;
– 牵头成立科技金融联盟,整合200余家投资机构与产业龙头,促成寒武纪等企业与制造业链主达成战略合作;
– 开发”政策雷达”系统,实时匹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银行产品,使企业政策红利获取效率提升60%。这种”技术孵化-资本对接-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已推动3家被投企业登陆科创板。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引领下,财政政策与金融资源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民生银行通过构建”政策对接-产业洞察-风险定价”的核心能力,不仅实现了科技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的优异风控表现,更显著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数据显示,其服务的科技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8.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3000亿元消费科技国债的逐步落地,民生银行在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等领域的产融结合实践,或将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