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未来:科技重塑生活新图景

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4月26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科交会)在合肥盛大开幕,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通过为期三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安徽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这场盛会不仅是对安徽科技实力的集中检阅,更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徽方案”。

科技赋能:成果转化的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本届科交会共征集科技成果4147件,覆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以上的展品为全球或国内首发项目,例如某高校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等,均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水平。为强化技术落地,组委会特别设置“首展项目路演”环节,邀请投资机构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现场对接。这种“展示—验证—转化”的一体化模式,有效缩短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此外,安徽省科技厅同步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系统梳理了省内技术交易数据与政策支持体系,为参会者提供决策参考。

多维互动:从静态展示到沉浸式体验

与往届相比,本届科交会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在3.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48所高校带来的351项技术不仅以实物形式呈现,更通过VR模拟、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了15个互动体验区。例如,观众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操控机械臂,或通过全息投影“解剖”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这种“可触摸的科技”设计,打破了传统展会的单向传播模式。更引人注目的是,主办方运用AI技术生成大会主题曲《创新之光》,歌词融合了安徽方言与科技术语,由虚拟歌手演唱,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这种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凸显了科技与人文的跨界融合。

生态构建:从单一交易到全链条服务

科交会首次提出“双招双引”升级版方案,将科技成果交易与人才、资本要素深度绑定。在专项对接会上,30家龙头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清单,与科研团队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50亿元。同时,合肥市同步启动“科学家创业护航计划”,为科研人员提供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开拓的全周期服务。例如,中科大某团队研发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通过科交会平台获得天使投资后,直接入驻合肥高新区“概念验证中心”,6个月内即完成中试验证。这种“以会促产”的机制,正在形成“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从量子科技到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生态构建,本届科交会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顶天立地”的发展逻辑。它不仅展现了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科技竞争力,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链条服务等创新实践,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随着“创新安徽”品牌的持续打造,这种以展会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的转化模式,或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成果从展台走向生产线,科交会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