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与澳门的联动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这一战略布局不仅为两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更在科技创新领域开辟了广阔空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澳联动正通过政策创新、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创生态系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
琴澳联动的核心在于政策层面的深度协同。合作区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
– 税收优惠与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研发。例如,2023年合作区新增科技企业中,逾30%来自澳门。
– 跨境便利化:通过“分线管理”模式,实现科研设备、样本和数据的高效流通。澳门大学与横琴先进实验室联合开展的芯片研究项目,因设备通关时间缩短50%而加速了研发进程。
– 人才流动创新:推行“澳人澳税”政策,吸引澳门专业人士到横琴工作,目前已覆盖超2000名科研人员。
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更形成了“澳门国际化窗口+横琴产业化基地”的独特优势。
重点产业的融合突破
琴澳联动聚焦三大核心领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澳门的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但受限于土地资源,产业化能力不足。合作区通过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引入广药集团等龙头企业,构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例如,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抗肿瘤药物成果,已在横琴实现中试生产,预计2025年上市。
面对全球芯片竞争,琴澳依托大湾区供应链优势,重点攻关第三代半导体。澳门大学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制出用于5G基站的氮化镓芯片,良品率提升至92%。
在人工智能领域,澳门科技大学与腾讯合作开发的“跨境金融风险AI监测系统”,已应用于合作区200余家金融机构。此外,横琴的“元宇宙试验场”正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落地应用。
创新生态的可持续性
为确保科创引擎的长效运转,琴澳着力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
– 产学研协同网络:澳门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分支机构,与华为、格力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近三年技术转化收益超20亿元。
– 青年创业赋能:合作区设立“澳门青年创业谷”,提供“启动资金+导师辅导+市场对接”一站式服务,累计孵化项目187个,其中“澳觅”APP已成长为澳门本土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 跨境金融支撑:试点“科研资金跨境拨付”机制,澳门创投基金可直接投资横琴项目,首批5个项目获注资3.4亿澳门元。
未来,随着“澳门新街坊”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两地人员往来将更加紧密,进一步催化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
琴澳联动的实践表明,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制度破壁、产业互补与生态共建的多维合力。从中医药的国际化破局到芯片技术的自主攻坚,再到数字经济的生态培育,两地正以科技创新为纽带,重塑大湾区的发展格局。这一模式不仅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供了范本,更对国家探索高水平开放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协同路径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合作区2024年封关运作的临近,琴澳联动有望释放更大潜能,成为全球科创地图上的新坐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