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横琴与澳门的联动发展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典范。两地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在探索跨境合作新模式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合作模式既体现了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展现了地方创新的实践智慧,正在成为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制度创新构建合作新格局
琴澳联动的核心突破在于制度层面的创新设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通过”分线管理”的特殊海关监管模式,实现了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便利化流通。在人才流动方面,推出”跨境通勤证”等便利措施,澳门居民在横琴工作可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这些制度突破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粤港澳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中医药产业为例,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成果,现在可以通过横琴的”澳门监造、横琴生产”模式快速实现产业化,这种跨境产业链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
产业协同打造创新生态圈
两地聚焦三大重点领域构建了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在集成电路领域,澳门大学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横琴的芯耀辉等企业形成”前端设计+后端制造”的产业链协作。数字经济方面,澳门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定位与横琴的智慧城市试点相结合,催生了跨境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支持体系的创新,澳门金融机构在横琴设立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规模已超百亿元,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多元融资渠道。这种”澳门资本+横琴场景”的模式,正在改写传统跨境投资的规则体系。
全球视野下的发展机遇
琴澳合作区对标新加坡、旧金山湾区等国际创新高地,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进行制度型开放探索。目前已有包括普强时代等人工智能企业在内的300多家港澳资科技企业落户横琴,形成了国际化的创新集群。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优势也被充分激活,帮助内地科技企业通过葡语国家市场进入欧盟。这种”双循环”节点功能的发挥,使得琴澳联动超越了地域局限,正在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枢纽。最新数据显示,合作区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印证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旺盛生命力。
从制度破冰到产业融合,再到全球资源配置,琴澳联动正在书写区域协同创新的新篇章。这种合作不仅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关键支撑。随着”澳门新街坊”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两地正在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民生深度融合的共同体。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琴澳联动将进一步释放乘数效应,其经验也将为其他跨境合作区提供宝贵借鉴。在这个意义上,琴澳合作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更是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其示范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凸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