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峰科技:激光投影龙头如何穿越周期?从世博会展项到车载突围的战略布局
激光显示技术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商业、文化和消费电子领域持续渗透。在这一赛道上,光峰科技(688007)凭借其ALPD激光显示技术的先发优势,逐步构建起从专业显示到车载应用的多元化业务版图。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全面合作与车载业务的快速放量,正在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本文将深入分析光峰科技的业务突破、财务表现及未来增长逻辑,探讨这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技术标杆:世博会背后的国际认证效应
光峰科技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柬埔寨馆及加蓬馆提供整体激光投影解决方案的案例,具有超越单次合作的战略意义。在中国馆”九天揽胜””五洋遨游”等核心展项中,公司采用了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激光投影系统,其亮度达到行业领先的75,000流明,配合独创的曲面融合技术,在异形建筑立面上实现了无缝成像效果。这种高难度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国际高端市场的准入资质。
从行业角度看,文化展示领域正经历从传统LED屏向沉浸式投影的转型。相比LED方案,激光投影在超大画面呈现、环境融合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耗降低约40%。光峰科技此次获得的三个国家馆项目,预计将带动后续东南亚、中东地区文旅项目订单,公司海外专业显示收入已实现60.47%的同比增长,验证了这一判断。
车载突围:从定点到量产的成长逻辑
车载业务已成为光峰科技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与法雷奥合作开发的ALL-in-ONE激光大灯方案,创新性地将照明、投影和交互功能集成于单一模组,技术壁垒显著高于传统车灯。目前获得的13个定点项目中,包括问界M8/M9等高端车型,预计单车价值量在3000-5000元区间。2024年车载业务收入达6.38亿元,2025Q1继续保持64.03%的高速增长,反映业务已进入收获期。
深入分析车载业务链可见,光峰的技术优势在于将影院级显示技术微型化。其车载投影系统可实现40英寸等效HUD显示、车外交互投影等功能,这与汽车智能化趋势高度契合。据行业调研,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00亿美元,其中投影方案占比预计提升至15%。光峰已布局激光大灯、AR-HUD、车内娱乐系统三大产品线,形成完整车载解决方案能力。
财务透视:短期承压与长期蓄力的平衡术
2024年财报显示,光峰科技面临典型的转型期财务特征:营收24.19亿元(+9.27%)保持增长,但归母净利润0.28亿元(-72.91%)大幅下滑。这种”增收不增利”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2%,主要用于车载项目开发;二是海外影院业务因好莱坞制片方罢工等因素延迟交付,影响利润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业务结构的积极变化。专业显示与车载业务合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53%,逐步替代传统影院业务成为支柱。毛利率方面,车载业务达到32%,显著高于公司整体25%的水平。随着定点项目进入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28亿元,其核心假设就是车载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5%以上。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转型之路
光峰科技的案例呈现了技术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短期来看,研发投入加大和业务转型确实带来利润压力,但世博会项目建立的技术高度和车载业务的快速成长,正在为公司构建新的竞争壁垒。特别是在激光投影技术向车载、AR/VR等场景持续渗透的背景下,公司已占据有利卡位。
未来两年将是验证战略成效的关键期。一方面需要关注13个车载定点的实际交付进度,另一方面海外专业显示市场的拓展速度同样重要。如果这两大引擎能如期发力,公司完全可能实现天风证券预测的2026年2.12亿元净利润目标。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的光峰科技恰似其激光投影技术——需要适度的”暗室环境”才能展现全部光彩,而转型阵痛期或许正是长期布局的窗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