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年科幻创作引擎计划”系列活动之“星际航路·科幻启航”专题活动纪实
科技与人文的跨界交响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幻创作正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人文想象的重要桥梁。2025年4月29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指导,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等多家单位主办的“星际航路·科幻启航”专题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隆重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想象的盛宴,吸引了来自全省中小学、高校师生及科幻爱好者的广泛参与。
跨界融合:构建科幻创作新生态
1. 多元导师团队引领创新思维
活动最引人注目的环节莫过于“陕西青年科幻创作特聘导师”聘任仪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崔万照、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周进雄以及知名科幻作家张军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受聘,形成了“科学家+工程师+作家”的独特导师组合。这种跨界配置打破了传统创作指导的单一模式,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思维启发。
崔万照研究员在《了不起的中国航天》报告中,巧妙地将《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现代航天成就相连接,展现了中国航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壮丽征程。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不仅展现了科技发展的文化脉络,也为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2. 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火花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在活动中特别强调了该校“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这种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教育改革,正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具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活动现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现了跨学科思维在科幻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周进雄教授的报告中,通过自然现象类比航天技术的创新方法尤其引人深思。他解析的空间可展开结构仿生工程原理,将生物学观察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为科幻创作中的“硬科技”元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科学思维与艺术想象的碰撞,正是当代科幻创作最需要的养分。
3. 全民参与构建创作生态
活动的影响力不仅限于高校范围,还辐射至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西安思源中学等中小学代表积极参与圆桌论坛,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幻创作灵感与技巧。这种全年龄段的参与模式,构建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科幻创作培育链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直播平台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实时参与。评论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幻爱好者积极提问交流,形成了跨越地理界限的创作社区。这种开放包容的活动形式,极大地拓展了科幻文化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
面向未来的创作启航
“星际航路·科幻启航”专题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陕西省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幻创作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跨界导师聘任、学科交叉对话和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的创新思维,更为构建健康的科普科幻协同生态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幻创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学想象,而是成为预见未来、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正如活动中多位专家强调的,优秀的科幻作品既需要扎实的科学基础,也需要丰富的人文关怀。西安交通大学等主办方通过这样的活动,正在培养一批能够融合科技与人文思维的未来探索者,他们将在不远的将来,用创意和智慧描绘出更加精彩的宇宙图景。
这场活动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青年科幻创作引擎计划”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问世,为中国科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科学与想象的双翼必将带领人类飞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