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寄语青年: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科技创新与青年力量:从”模速空间”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图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期间,专程调研了徐汇区滨江西岸的”模速空间”——这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度重视,更揭示了科技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刻联系。这一调研活动为我们理解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窗口,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的示范样本

作为上海市重点打造的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模速空间”已汇聚百余家创新企业,其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5岁,这一数据生动体现了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的蓬勃活力。该社区的成功实践表明,专业化平台对于整合创新资源、加速技术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提供共享算力、数据集和开发工具等基础设施,”模速空间”有效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研发门槛,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生态。
这种创新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本身,更在于其示范效应。全国各地可借鉴”模速空间”的经验,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化创新社区,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该社区特别注重产学研协同,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种”学术前沿-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闭环体系,正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有效路径。

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青年群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往往更具突破性思维和冒险精神,这正是颠覆性创新所必需的特质。”模速空间”团队的平均年龄数据,印证了青年人才已成为推动AI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这一理念与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即要通过制度性支持为青年创新创造提供舞台,让”千里马”在科技赛道上竞相奔腾。当前,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青年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在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但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仍需进一步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特别是在评价机制上,应更加注重实际创新贡献而非简单量化指标,为青年人才提供”容错”空间,鼓励他们挑战科技前沿难题。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总书记在调研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重构生产函数,实现效率的质的飞跃。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形态。”模速空间”孵化的百余家企业中,不少已将其技术应用于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展现出AI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芯片、算法框架等基础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这正是青年科技人才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国家通过建设此类创新平台,实际上是在构建关键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化了国家战略引领。
从”模速空间”的实践可以看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而青年科技人才则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此次调研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国家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专业化平台加速产学研融合,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向未来,我们既需要更多”模速空间”这样的创新孵化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让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科技创新活力充分释放,青年人才潜能全面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必将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获得更强劲的科技支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