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材料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作为国内领先的锂电材料供应商,龙蟠科技近年来积极布局产业链,通过产能扩张和业务优化应对市场变化。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反映出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其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99%至15.92亿元,归母净利润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5262.87万元,显示出经营改善的积极信号。
产能释放带动收入增长
印尼锂源项目的成功出货和宜丰时代项目的投产是本季度业绩改善的关键驱动力。印尼项目作为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落子,不仅规避了国内产能过剩风险,还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了物流成本。宜丰时代项目则聚焦高镍三元前驱体这一高附加值产品,其投产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向高端化转型。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高镍正极材料需求预计同比增长40%,这两个项目的产能爬坡若能如期完成,将为后续季度贡献更显著的利润增量。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年报中提及的”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二季度试生产,这或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业务优化提升经营效率
通过美多科技等新项目的投产,公司实现了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虽然财报未披露具体细分数据,但分析师会议透露,新兴业务板块的毛利率较传统业务高出3-5个百分点。在费用管控方面,公司推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后,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减少7天,管理费用率下降1.2个百分点。这种”高端产能+精细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逐步改变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此外,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有效锁定了未来12-18个月的订单量,为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提供了保障。
行业环境与未来挑战
当前锂电材料行业面临两大变局:一是上游锂价结束暴跌趋势进入平稳期,碳酸锂价格维持在10-12万元/吨的合理区间;二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加速商业化可能重塑产业链格局。龙蟠科技在技术储备方面已布局半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但产业化进度落后于赣锋锂业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印尼项目的政治风险、宜丰项目所在地的环保监管趋严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产能释放节奏。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仍处于65%的行业较高水平,大规模资本开支带来的资金压力不容忽视。
综合来看,龙蟠科技正处于战略转型的攻坚阶段。第一季度的财务改善验证了产能布局的前瞻性,但扭亏为盈仍需突破三大关卡:高镍产品良品率的持续提升、新兴业务占总收入比重的有效扩大、以及研发投入向商业转化的效率优化。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行业竞争将更趋向技术驱动,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资者在关注短期减亏成效的同时,更应重点跟踪其研发投入强度(当前3.1%低于行业头部企业4.5%的平均水平)和技术迭代能力,这些才是决定企业能否在下一轮产业变革中突围的关键要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