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能源职院启动心理健康月活动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于2025年4月28日启动“心新科·心成长”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系统性安排,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支持网络。这一举措既是对江西省教育厅工作部署的落实,也体现了该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一、创新活动形式:从知识普及到沉浸式体验

该校设计的“十心”系列活动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模式,形成多层次互动体系:
知识传播立体化:通过校园海报、短视频推送等形式开展“心”普及,结合网课直播打破时空限制,例如邀请心理学专家解析“社交焦虑”“压力管理”等热点话题;
服务场景多元化:开放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增设“心灵树洞”信箱和24小时AI心理助手,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实践参与深度化:在“心”交流环节中,组织“心理剧展演”“正念工作坊”等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团体训练等方式深化认知。
据活动负责人透露,还将引入VR情绪调节模拟系统,帮助学生通过虚拟情境学习应对现实挑战。

二、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全员参与的支持生态

为确保活动实效,学校建立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

  • 制度层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辅导员考核指标,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参与2次专题培训;
  • 资源整合:联合当地三甲医院精神科建立“校医绿色通道”,为危机个案提供专业转介服务;
  • 朋辈互助:培训200余名学生担任“心理观察员”,通过“宿舍—班级—学院”三级网络实现早期预警。
  •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专门设立活动督导组,定期抽查各院系实施情况,杜绝“走过场”现象。

    三、深化教育内涵:从短期活动到长效育人

    此次活动并非孤立举措,而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升级的关键一环:
    课程建设:在原有必修课基础上,开发《职业心理韧性》《AI时代情绪管理》等8门选修课,形成阶梯式课程群;
    数据驱动:依托校园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课堂表现等,建立个性化心理成长档案;
    文化浸润:将每年5月定为“心理健康文化月”,通过“心灵涂鸦墙”“解压漂流瓶”等特色项目持续营造氛围。
    正如该校党委书记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阶段性任务,而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日常育人全过程。”
    从形式创新到机制完善,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展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既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培育面向未来的心理资本。通过“十心”系列设计,该校不仅回应了“5·25”心理健康日的核心诉求,更探索出一条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特色路径。这种系统化、常态化的实践,或将为同类院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范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