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海洋意识教育和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传播海洋知识、培养青少年海洋情怀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江苏科技大学近期开展的”大手拉小手,共筑海洋梦”思政宣讲活动,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创新形式将海洋教育从高校延伸至基础教育领域,为培养未来海洋人才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动的新模式
江苏科技大学的这一活动开创了”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新范式。由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师生组成宣讲团,充分发挥学校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学科优势,将专业的海洋知识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理解的内容。这种”大手拉小手”的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层级壁垒,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精准下沉。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讲述海洋科研故事,让中小学生感受到海洋科学的魅力,这种朋辈教育的方式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
多维度的海洋主题教育体系
活动内容设计体现了系统性思维,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海洋教育体系。在知识层面,涵盖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科技发展等基础内容;在技术层面,通过国产船舶模型、深海探测器等实物展示,让抽象概念具象化;在价值观层面,融入海洋权益维护、海防安全等思政元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动实验环节,如模拟海水淡化、船舶浮力测试等动手项目,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海洋教育跳出了枯燥的理论框架,变得生动可感。
服务国家战略的长远意义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此类活动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通过在中小学阶段植入海洋意识,能够为未来培养更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江苏科技大学的活动正是响应了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将海洋教育前移,形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培养链条。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学生反馈——”加深了对海洋保护的认知”,正是这种教育成效的生动体现。
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未来可以考虑建立长效机制,如设立海洋科普基地、开发系列课程等,让”大手拉小手”的模式常态化。同时,也可以拓展更多元的参与形式,比如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海洋科研实验室、开展海岸线研学活动等。这种创新的教育实践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海洋的窗口,更为培养新时代海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其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借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