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上海:加快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上海考察人工智能发展纪实

背景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正处于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先发优势。202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期间,重点调研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考察中明确指出,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这一战略定位不仅关乎上海自身发展,更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支点。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海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维度:一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二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三是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形成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已吸引100余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上海实践

在陈吉宁和龚正的陪同下,习近平实地考察了”模速空间”这一上海市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专业平台。该社区的成功运营体现了上海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三个创新点:
生态化培育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区的物理空间集聚,”模速空间”更注重构建包含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应用场景等要素的完整生态体系。通过视频短片展示可以看出,上海已形成从基础算法研发到行业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青年人才驱动创新:在三层举办的”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主题沙龙,展现了上海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与科研人员的亲切交流,传递出国家期待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殷切期望。这种人才战略为人工智能持续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应用场景导向:在产品体验店的考察中,从智能眼镜到儿童玩具,显示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坚持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特点。习近平亲自体验产品,体现了对技术落地实用性的关注,这种”以用促研”的思路有助于避免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

人工智能治理与未来发展方向

习近平在考察中特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和爆发式发展阶段,需要在发展中同步推进治理体系建设。这一指示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必须并重的深刻内涵。
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三大独特优势:数据资源优势——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产业体系优势——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市场规模优势——巨大的内需市场能够快速孵化创新成果。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习近平提出了明确路径: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推动安全可靠优质产品的开发。
在治理方面,上海被赋予”走在前列、形成示范”的期望。这要求上海不仅要关注技术进步,更要探索包括伦理规范、数据安全、算法透明等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为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特别是在大模型等前沿领域,需要建立兼顾创新活力与风险防范的监管框架。

结语

习近平此次上海考察,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到”模速空间”的具体实践;从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期布局,到产品应用的市场检验;从技术突破的鼓励,到治理体系的构建,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面向未来,上海需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带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应当牢记嘱托,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创新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华章。正如习近平在考察结束时强调的,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更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