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未来:智能革命加速

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巨明公司的实践与启示

在当今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农业装备的升级换代,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巨明公司董事长郭亮在近期访谈中深入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作用,其核心观点与实践路径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技自立自强: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农机装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巨明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其混合动力260马力拖拉机的问世,不仅融合了燃油与电动技术的双重优势,更实现了综合油耗降低30%-40%、碳排放减少35%以上的显著成效。这一创新解决了传统农机“大马力与低碳”难以兼顾的矛盾,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型。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精准农业和无人化作业奠定了基础。针对中国农田分散、作业多样的特点,巨明公司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灵活切换模式,适配多样化农业场景。例如,在东北平原地区,大型农机可高效完成大规模作业;而在丘陵山区,小型智能化设备则能适应复杂地形。这种“良机”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学研协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的成功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巨明公司提出的“三化”战略——全面绿色化、全程机械化、合作国际化,为农业装备的升级指明了方向。通过“服役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技术梯队布局,公司确保了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产学研协同是这一战略落地的关键。以与甘肃农业大学的合作为例,双方共同攻关低损玉米收获机技术,成功解决了国内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难题。这种合作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实践平台。未来,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参与,将是推动农业科技突破的重要途径。

服务乡村振兴:从技术到实践的落地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农业、惠及农民。巨明公司在市场布局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东北、黄淮海等主要农业区,公司推广的高性价比机型深受农户欢迎;同时,针对丘陵山区机械化需求,公司提前布局,开发适应性强的小型农机,填补了市场空白。
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推出,将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直接对接田间地头。例如,在粮食主产区,公司不仅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还整合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资源,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既响应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结语

巨明公司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力量。从技术突破到产学研协同,再到服务模式的创新,每一步都体现了企业在国家战略中的使命与担当。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农业装备的创新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企业唯有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