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驱动力,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上海科技创新高地之一的杨浦区,正积极探索司法护航科技创新的新模式。2025年4月23日,同济科技园杨浦园与杨浦区法院、检察院的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三方联合推出的”杨小知工作室”和”法治副园长”两大品牌,标志着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入新阶段。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更为全国科技创新与司法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司法护航科技创新的创新模式
同济科技园杨浦园与司法机构的合作开创了”司法服务前置化”的新模式。通过”杨小知工作室”的设立,实现了司法资源的园区化入驻,将传统的被动司法保护转变为主动服务。这种创新做法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使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能够获得及时、专业的法律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治副园长”制度的建立,让司法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园区治理,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常态化的法治保障。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
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方合作致力于打造”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体系。”严保护”体现在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大保护”强调多部门协同联动;”快保护”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同保护”则确保各类创新主体平等受惠。这一体系特别注重对新质生产力的保护,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知识产权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保护策略。同时,该体系还融入了数字化元素,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固定证据,大大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多重价值
这一合作项目完美契合了杨浦区打造人民城市实践样本的战略目标。通过整合高校、司法机构和产业园区三方资源,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动能。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该项目实现了三重价值:一是提升了区域创新生态的法治化水平;二是强化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是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基层实践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方包括杨浦区委常委、法检两院负责人、同济大学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高层人士,充分体现了合作的高规格和权威性。
同济科技园杨浦园与司法机构的合作实践,为科技创新与司法保护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有效解决了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其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构建起司法保护、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相结合的大保护格局,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活力。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必将为更多创新主体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保障,助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实践也启示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法治建设必须与科技创新同步推进、相互促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