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大模型技术更是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尤其在视觉领域,如何让机器拥有类似人类的视觉记忆和理解能力,一直是研究人员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近期,一批年轻的华人科学家正以其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引领着这一领域的突破。从视觉脑机接口到视觉记忆大模型的发布,中国科学家正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并吸引着全球资本的关注。
在脑机接口领域,浙江大学校友杨佳威博士创立的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们成功完成了视觉脑机接口的“中国首例食蟹猴功能性动物实验验证”,实现了从“全盲”到“看见”的历史性跨越。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代表着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上的重要进步,也为未来治疗视力障碍提供了新的希望。杨佳威博士的学术背景同样令人瞩目,他从浙江大学到墨尔本大学,在全球顶尖高校深造,为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暖芯迦的研发方向聚焦于脑机接口以及神经生物芯片,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位99后华人科学家沈俊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与Enmin Zhou联合创立的Memories.ai,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视觉记忆大模型。该模型具备无限上下文能力,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视觉信息,为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Memories.ai的成功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完成了由Susa Ventures领投,Crane Venture Partners、三星Next、Fusion Fund等机构跟投的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30万元)种子轮融资。三星的投资更是表明了国际科技巨头对该技术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除了Memories.ai,中国在视觉大模型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技术。例如,深圳兔展智能的Open-SoraPlan在GitHub上获得了超过5000个标星,成为国际社区引用率最高的视觉开源模型之一。其AnyReal产品单张图像售价高达百元,展现了其在图像生成领域的强大实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也发布了新一代书生·视觉大模型,该模型在视觉核心任务上实现了开源,为推动视觉大模型技术的普及贡献力量。书生1.0作为国内首个广泛覆盖多种视觉任务的大模型,已经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
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也反映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最初的跟随模仿,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科学家正在大模型领域贡献原创力量。例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科技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千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书生·浦语”,作为国内首个千亿参数语境长度8k的多语种大语言模型,标志着中国在大型语言模型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随着“世界模型”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如何构建能够模拟现实世界复杂性的计算机模型。字节、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投资00后大模型团队,积极布局这一前沿领域。这种对“世界模型”的关注,预示着人工智能将从单纯的语言和图像处理,向更复杂的认知和推理能力发展。
总而言之,在视觉大模型和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年轻的华人科学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也吸引了全球资本的关注。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值得期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