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数字世界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预示着传统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其中,土木工程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无法置身事外。伴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崛起,这个古老的行业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从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自动化,到对工程图纸的理解和修改,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行业的技术格局,也深刻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前景。
首先,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传统土木工程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行业增速放缓、项目利润缩水、高强度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薪资增长停滞等问题。这些因素使得一部分从业人员开始寻求转型,而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AIGC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选择。为了评估和推动大模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首个工程自动化任务评估基准DrafterBench应运而生。该基准旨在测试大语言模型在土木工程图纸修改任务中的表现,通过模拟真实的工程命令,全面考察模型的结构化数据理解、逻辑推理和执行能力。DrafterBench涵盖了20个项目,共1920个任务,评估了四大能力维度,为大模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虽然目前主流模型的得分已经超过65分,但与工业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这表明大模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领域的教育和科研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济大学推出了首个“知识大模型”CivilGPT,这标志着土木工程学院向数智赋能教育迈出重要一步。CivilGPT由同济大学自主训练开发,构建了高质量的土木工程领域语料集,基于千亿级基础模型进行训练,具备了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工程领域教育和科研拓展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CivilGPT的发布,不仅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先进的学习资源,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强大的研究工具。这种知识大模型的出现,有助于加速土木工程领域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推动行业向更智能化、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土木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再次,从土木工程专业到AI专业的转型,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转型并非易事,除了需要掌握编程语言、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高质量的微调数据是模型成功的关键,而构建这些数据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努力。这促使许多土木工程专业人士开始学习新的技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一些设计院已经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AIGC工具,AI能力甚至与晋升、奖金直接挂钩。这也意味着,土木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AI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这种转变也反映出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既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同时,行业内面临的挑战,如项目利润缩水、加班严重等,也促使一部分人选择转行,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总结来说,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土木工程领域。从评估基准的发布到知识大模型的研发,再到从业人员的转型,都表明AI技术正在渗透到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大模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潜力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大模型将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行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未来,土木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AI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这场变革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人才培养的挑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