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AI“德文”上岗:智能金融新纪元

金融科技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运作方式。在这场变革中,金融业无疑站在了最前沿,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力图实现转型升级。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在金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盛,作为华尔街的领军企业,率先拥抱AI,将其融入到业务的各个环节,开启了智能金融的新时代。从引入AI编码助手“德文”(Devin)作为“员工”,到发布关于中国AI市场的深度报告,再到预测AI对全球GDP的贡献,高盛的一系列举措都清晰地表明了其对AI技术的重视和对未来金融格局的深刻洞察。

高盛对AI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早在2023年,高盛的软件工程师就开始尝试使用AI技术来自动生成代码,这虽然只是一个“概念验证”阶段,但已经展现了AI在提升开发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为高盛后续的大规模部署A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盛正式引入Cognition公司研发的AI编码助手“德文”,并计划部署数百甚至数千个实例,标志着AI真正成为了高盛的“员工”。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尝试,更是高盛在劳动力结构上的大胆创新。 “德文”不仅仅能够协助完成文件总结、邮件撰写等日常任务,更能执行构建完整应用程序等更复杂的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使得工程师可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引入“德文”标志着“混合劳动力”模式将在金融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AI与人类协同工作将成为常态。 华尔街首家采用Devin的举动,显示出高盛在拥抱新技术方面的决心和魄力。 据报道,引入AI工程师后,高盛的生产力提升了三倍以上,这充分证明了AI在提升效率方面的巨大价值。 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除了在内部积极提升效率,高盛还密切关注着全球AI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AI市场的崛起。 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在AI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高盛发布了关于中国AI市场的报告,全面剖析了BAT三巨头以及26个核心玩家,并指出DeepSeek等中国公司在生成式AI模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出成本低于现有产品的先进模型。 这一报告不仅展现了高盛对中国AI市场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的战略视野。 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可能加速AI的普及,从而增强AI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高盛预测,到2025年,全球AI投资将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将占据一半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也对AI潜在的风险保持警惕。 报告中也预警,疯狂的AIGC技术可能抢走全球3亿人的饭碗,OpenAI的CEO也曾表示AI还可能毁灭人类,这提示着在拥抱AI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高盛对AI的战略布局也体现在其对投资机会的把握上,这展现了其作为金融巨头的敏锐触觉。 高盛的Quant Strats VP许凌霄认为,投资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AI技术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是生产力的革命性提升。 他强调,投资范围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科技巨头,而应该寻找“AI版多米诺骨牌”式投资机会,即那些能够通过AI技术实现流程创新,从而带来长期价值的企业。 这种投资策略体现了高盛对AI技术长期发展潜力的信心,以及对未来金融格局的深刻理解。 此外,高盛还关注物理AI的应用领域,例如自动驾驶、AI装备和机器人自动化,并梳理了相关上市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 这表明高盛不仅关注软件层面的AI应用,也密切关注AI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投资视角。 高盛的报告还指出,生成式AI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广泛使用后的十年内,每年都可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以上的全球劳动生产率。 这种对AI经济效益的量化评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明确的投资依据,也进一步推动了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