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会:公平合作之路在何方?

在不断演变的全球格局中,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对更公平国际秩序的日益增长的渴望,正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便是BRICS集团——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如今已扩展到包括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和伊朗。这一扩员行动,在喀山和里约热内卢最近的峰会上最终敲定,标志着该集团的一个关键时刻,它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BRICS演变背后的核心动力,源于对重塑现有世界秩序的共同愿望,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认为这种秩序存在偏见,且对他们不利。

对“全球南方”而言,一个更公平的世界秩序意味着更大的话语权、更平等的资源获取以及更公平的机遇。这种愿望在BRICS峰会中反复出现,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印度总理莫迪特别强调了对全球治理“双重标准”的批评。这种批评源于“全球南方”在国际机构中长期被边缘化的现实,以及他们在获取资源和机会方面所面临的不平等。这种情绪推动了BRICS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主张更公平的代表性和更公平的政策。里约热内卢宣言强调“加强全球南方合作,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治理体系”,突显了这一承诺。扩员本身是对这一愿望的直接回应,扩大了该集团的影响范围,放大了历史上被排除在全球决策核心之外的那些国家的声音。然而,对一个改革后的世界秩序的愿景,仍然是BRICS内部争论的焦点,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各成员国存在不同的观点。

BRICS内部的动态正变得日益复杂。尽管各成员国都希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并非完全一致。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似乎更倾向于对现有西方主导的秩序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挑战,而印度和巴西则与西方国家保持着更紧密的关系,主张采取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将BRICS视为一个不结盟合作的平台,而非直接对抗的场所。这种差异也反映在对公平合作的争夺中,例如围绕关键矿产资源治理的讨论,印度呼吁透明化、公平获取和技术共享。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在资助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传统的西方主导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替代方案。然而,确保在新开发银行内部有效且公平的资源分配仍然是一个挑战,这需要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细致的协调和共识构建。BRICS+(现在经常这样称呼)的成功,取决于能否为其成员国带来实际利益——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扩大的BRICS为在G20内部加强合作以及与G7的协调提供了机会。吸纳更多中等强国和“全球南方”国家,可能会为这些既定的论坛注入新的视角和优先事项。然而,这种合作的潜力取决于克服内部矛盾和形成统一愿景的能力。BRICS的未来无疑正处于十字路口。它可以屈服于内部矛盾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者它可以巩固其作为变革强大力量的地位,倡导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公平的全球秩序。能否应对这些挑战、建立共识并取得具体成果,将决定BRICS能否实现其作为全球变革催化剂的潜力,或者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集团,影响力有限。正如在喀山峰会上所看到的那样,对多边主义、金融创新和替代支付系统的重视,表明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塑造新的全球金融架构,但持续的承诺和有效的实施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最终,在BRICS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未来世界秩序愿景,将决定未来几年全球权力动态的走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