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智能,一个曾经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更代表着AI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迈进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从文本处理到图像识别,AI的能力不断拓展。而具身智能,作为一种能够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形态,正日益受到关注。
具身智能并非空中楼阁,它需要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庞大的数据基础。目前,行业普遍认为具身智能的AI能力还处于GPT-3时代,这意味着,虽然AI在理解和生成语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物理世界,让机器人具备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后者在特定领域能够快速收敛,而具身智能则涉及多模态感知、决策规划和操作执行等多重复杂因素,战线漫长而复杂。
然而,困难与机遇并存。随着多模态大模型与硬件协同能力的突破,具身智能正加速向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消费级场景渗透。这种渗透的加速,离不开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赛道正迎来量产元年,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以及技能整合的全链路探索成为突破瓶颈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诸如上海等地区正在积极布局全球最大数据集,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此外,柔性触觉传感器等关键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取得进展,提升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这种对场景的深度理解,是具身智能相对于以往技术的最大优势,它能够将动作级的智能转化为任务级或场景级的智能,使其能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
在投资领域,围绕具身智能的投资逻辑也日益清晰。在36氪联合云道资本举办的OpenTalk直播活动中,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尧乐科技创始人和CEO吕莉蕴、灵驭智能创始人和CEO金戈等嘉宾共同探讨了具身智能的投资机遇。他们一致认为,具身智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各界公认的“蓝海产业”,有望跑出多家千亿市值公司。《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52.95亿元,占全球的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2.39亿元,占全球的约5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具身智能的巨大市场潜力。
当然,具身智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解决本体、智能体、数据和学习进化架构等核心要素,并克服由此带来的挑战。例如,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意图?如何实现更精准的动作控制?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和进化的具身智能系统?这些都是摆在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面前的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驱动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例如,在理解人类意图方面,未来的具身智能系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情境感知能力,能够根据人类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准确判断其意图。在动作控制方面,需要开发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更精密的执行机构,使机器人能够完成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动作。在学习进化方面,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和进化的具身智能系统,使其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具身智能体将具备执行通用任务的能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它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其中。例如,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智能助手,帮助我们处理家务、照顾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它们也可以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高效帮手,从事危险、重复和繁重的工作;它们甚至可以成为医疗领域的专家,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诊断疾病、研发新药。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即将发布,也预示着具身智能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概念走向现实。
总而言之,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代表着AI从“虚拟”迈入“现实”的关键一步。虽然目前仍处于GPT-3时代,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具身智能有望迎来“ChatGPT时刻”,并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身智能将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具身智能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蓝海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