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推出革命性细胞分析仪:光谱与实时成像技术

流式细胞术作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技术进步始终推动着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近年来,随着单细胞分析需求的激增和科研复杂度的提升,传统流式细胞仪在分辨率、信息维度和功能性方面逐渐显现局限性。这一背景下,BD公司推出的FACSDiscover™ S8细胞分选系统通过两项革命性技术——BD CellView™成像技术与BD SpectralFX™光谱技术的融合,重新定义了细胞分析的边界,为研究者开启了多维数据采集的新纪元。

成像与分选的协同革命

传统流式细胞术依赖散射光和荧光信号进行细胞群体分析,其最大局限在于无法获取细胞的空间形态信息。BD CellView™技术通过集成高速显微成像模块,在每秒15,000个细胞的超高速分选过程中,同步捕获每个细胞的明场、荧光及暗场图像。这种”细胞身份证”式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研究者能直观识别细胞伪足、囊泡结构等亚细胞特征。例如在CAR-T细胞治疗研究中,该技术可实时追踪免疫突触形成动态,这是传统散射光分析完全无法实现的维度。更值得注意的是,系统搭载的AI辅助图像分类算法能自动识别特定形态学特征(如凋亡小体或病毒出芽),并将这些参数纳入分选逻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分选”。

光谱解析能力的维度跃升

传统流式细胞术的荧光检测常受限于光谱重叠问题,即便是10色面板也需要复杂的补偿计算。BD SpectralFX™技术通过32通道高灵敏度光电检测器与全光谱解析算法的结合,将可同时检测的荧光标记物数量提升至40种以上。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采用棱镜分光系统替代传统滤光片,实现了2nm分辨率的光谱指纹采集;其次,专利的参考染料扣除技术可消除细胞自发荧光干扰,这在检测低表达靶点时尤为关键;最重要的是,系统能识别荧光染料的光谱漂移(如pH值变化导致的PE-Cy7信号变异),确保长期实验的数据一致性。在肿瘤异质性研究中,这种技术已成功区分出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12种乳腺癌干细胞亚群。

跨学科应用的范式转移

FACSDiscover™ S8的推出催生了多个领域的实验范式革新。在病毒学领域,其”成像-光谱”双模态系统可实时监控病毒侵染过程中的膜融合事件,例如通过GP64蛋白光谱特征变化预测杆状病毒感染阶段。神经科学研究则利用其超高分辨率特性,实现了突触小泡递质种类与神经元形态的关联分析。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持续72小时的活细胞分选-培养联用实验,科学家首次观察到肠道类器官中潘氏细胞的空间排布规律。这种技术延伸性还体现在设备开放API设计上,允许用户自定义机器学习模型接入,例如将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与成像特征进行跨模态关联分析。
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BD FACSDiscover™ S8代表着单细胞分析技术从”信号检测”到”全息解析”的质变。其技术价值不仅在于参数性能的提升,更在于构建了细胞表型与功能研究的闭环验证体系——研究者现在可以同步获取细胞的分子标记、形态特征、代谢状态等多维数据,并直接验证这些参数的功能相关性。随着空间组学时代的到来,这种整合性平台或将重新定义”细胞分析”的范畴,为精准医学提供前所未有的单细胞分辨率全景图谱。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