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化工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成为关键驱动力。全国劳动模范李立新作为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技术洞察力,推动了中国化工行业的技术自主化与可持续发展。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缩影,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从设计院到上市企业:技术国产化的突破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后,成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李立新带领团队实现了从传统设计院到现代化科技企业的跨越,尤其在化工技术国产化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例如,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的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纺织业的原料成本大幅降低,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成为化工行业“以技术换市场”的典范。
此外,李立新还推动企业从单一工程设计向“技术+工程+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转型。通过整合研发、设计和工程实施能力,东华科技在煤化工、环保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为行业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绿色技术革新: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在李立新的“技术经营”战略下,科技创新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和环保目标展开。三聚氰胺尾气制尿素工艺是其团队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技术将传统工艺中的废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尿素产品,既减少了污染排放,又创造了经济效益,成为化工行业“变废为宝”的标杆案例。
另一项突破性成果是全球首创的煤制乙二醇技术。该技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催化反应直接合成乙二醇,不仅降低了石油依赖,还大幅减少了碳排放。这一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中国化工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李立新团队还积极探索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技术,为“双碳”目标下的行业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劳模精神:实干与创新的结合
李立新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他常年深入研发一线,年均出差超过200天,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瓶颈。在一次关键实验中,团队连续失败数十次,但他坚持“从0到1”的信念,最终通过调整催化剂配方实现了技术突破。这种坚韧不拔的作风感染了整个企业,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文化。
除了技术攻关,李立新还注重人才培养。他提出“梦想需融入时代”的理念,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东华科技培养了一批兼具技术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力量。
李立新的实践为中国化工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技术自主化是产业安全的基础,绿色转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人才与创新文化则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他的故事证明,通过科技创新与实干精神的结合,传统行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双碳”目标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这种以技术驱动绿色变革的模式,将为更多行业提供借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