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周陵村大棚樱桃产业的振兴之路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的跨越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铜川市印台区周陵村的大棚樱桃产业,正是这一转型的生动缩影。通过科技赋能,该村不仅实现了樱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2025年5月,首批大棚樱桃迎来丰收季,标志着这一模式的成功落地。
科技驱动:智慧农业的实践与突破
1. 智能温室技术提升种植效率
周陵村采用14栋高标准双拱双膜温室大棚,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可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这一技术不仅有效规避了倒春寒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还使樱桃的上市时间较传统种植提前了20天,抢占市场先机。此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农户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果实品质稳定。
2. 优质品种与科学管理结合
在品种选择上,周陵村引进了俄罗斯8号、布鲁克斯等优质樱桃品种,其单果均重超过10克,糖度达到最佳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0%以上,果肉脆甜多汁。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今年挂果率同比提升30%,进一步优化了果实品质。这种“良种+良法”的模式,为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3.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经营
除了鲜果销售,周陵村还计划引入分拣包装线,并开发樱桃酒、果干等深加工产品,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当地积极探索“采摘游+电商”模式,推动“生产+加工+文旅”融合业态升级。这种多元化经营不仅拓宽了收入渠道,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经济效益与区域示范效应
1. 规模化种植带动集体增收
目前,周陵村樱桃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其中村集体示范基地50亩。在盛果期,亩产稳定在1500斤,年产值突破500万元。这一成绩不仅提升了村民收入,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
铜川市印台区持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设施农业智能化改造,周陵村作为“科技兴农”典型,经过17年的技术迭代,从零星试种发展为富民主导产业。这一历程充分说明,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3. 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
周陵村的成功经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其核心在于: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传统农业的痛点,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这种“科技+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可行方案。
未来展望:科技农业的持续创新
周陵村的大棚樱桃产业,不仅是一次农业技术的突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智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广范围内推广,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科技赋能的农业转型,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