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专题协商会共谋发展良策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江西省正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通过政协平台凝聚各方智慧,为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建言献策。2025年4月28日,江西省政协召开年度首场专题协商会,聚焦这一重大议题,体现了政协组织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前瞻布局

会议首先强调了创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江西正着力优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空间布局,特别是在南昌、赣州等创新资源集聚区,重点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这些平台不仅承担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更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创新,吸引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参与江西的创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在部署未来产业科研项目时,特别注重与本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例如在稀土功能材料、航空制造等领域布局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研项目,为提升创新成果供给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布局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更是对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企业创新主体的培育路径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数据显示,江西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已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3%,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差距。为此,会议提出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西正在探索”创新券”跨区域使用机制,允许企业利用创新券购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服务,这一突破性举措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会议建议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财税优惠、金融支持等多方面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成果转化生态的系统构建

在成果转化机制方面,会议提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新思路。江西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引入专业化技术经纪人制度,破解”科研人员不懂市场、企业家不懂技术”的双向困境。一个典型案例是南昌大学与江铜集团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通过建立”前孵化—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使实验室成果的转化周期平均缩短了40%。此外,江西还在积极探索”概念验证中心”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为早期科研成果提供可行性论证和商业价值评估,大幅提高了转化成功率。这些创新实践正在江西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从江西的实践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平台支撑、主体培育、机制创新三管齐下。此次专题协商会形成的共识和建议,为江西乃至中部地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湖北等省份的实践相呼应,这种以政协协商议政服务地方发展的模式,正在成为新时代地方治理创新的重要特征。未来,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江西有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