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楼宇科技:AI赋能建筑低碳转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的潜力与挑战同样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思路。2025年中国制冷展上,美的楼宇科技展示的AI驱动解决方案,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对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更揭示了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合的未来方向。

技术整合驱动全周期低碳化

美的楼宇科技提出的”产品+方案+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标志着建筑节能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变革。其MDV云眸多联机能耗监控系统通过部署2000+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实现了建筑能耗数据的毫秒级采集,配合云端AI算法,将传统多联机的能效偏差率从15%降至3%以内。更值得关注的是iBUILDING高效机房AI平台的突破性应用——该平台整合了磁悬浮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12类设备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动态能效模型,使整体机房系统能效比(EER)提升达40%。这种从”单机高效”到”系统智能”的跃迁,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提供了可量化的技术路径。

政策与市场双轮下的行业重构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显示,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比例已突破22%,其中制冷系统能耗占比尤为突出。正如徐伟等专家强调,AI驱动的”软硬件协同”正成为破局关键。美的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趋势:在深圳某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中,通过部署AI负荷预测算法,制冷系统年节电量达82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吨。政策层面,”十四五”建筑节能规划明确要求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20%,这直接推动了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李江提及的磁悬浮技术示范案例显示,采用AI运维的磁悬浮机组可实现10年生命周期内维护成本降低60%,这种经济性优势加速了技术市场化推广。

数智化解决方案的生态价值延伸

美的的技术创新不仅停留在设备层面,更构建了开放的数字生态。iBUILDING平台已接入全国3000+建筑项目,形成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数据库。在既有建筑改造领域,该平台开发的”AI节能诊断工具包”可自动生成包含回收期测算的技改方案,使改造决策周期从传统2个月缩短至3天。柴文忠特别指出,这种模式解决了中小型建筑”不敢改、不会改”的痛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通过将碳排放数据与建筑运营数据融合,美的正在协助政府构建区域建筑碳账户体系,为未来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这一延伸应用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中初见成效。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模式创新,美的楼宇科技的实践揭示了建筑低碳转型的三大核心逻辑:数据驱动的精准节能、全产业链协同的价值再造、以及民生需求与生态目标的动态平衡。其成果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更通过构建”AI+建筑”的数字化底座,推动整个产业生态向”双碳”目标加速演进。未来随着5G、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筑行业或将迎来从”能耗大户”到”智慧能源节点”的根本性转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