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收评:科技股领涨 标普纳指五连阳


2025年4月末,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微妙的平衡。美国股市在4月28日(周一)的走势尤为引人注目,三大股指涨跌分化,既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谨慎乐观,也揭示了投资者对贸易政策、企业盈利和技术面因素的复杂情绪。这一天的交易不仅延续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连涨纪录,也凸显了科技股的分化与板块轮动的特征。在关税政策阴影未散、财报季密集来袭的背景下,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全球资本的神经。

股指分化的背后:经济数据与政策博弈

周一的行情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28%,实现五连涨,创下2025年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这一表现与标普500指数的微弱上涨(0.06%)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小幅下跌(0.10%)形成对比。这种分化背后是多重因素的角力:

  • 盈利预期主导情绪:投资者正在消化本周即将发布的大型科技公司财报,尤其是英伟达、微软等巨头的业绩指引。英伟达当日下跌2%,部分反映了市场对其高估值与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
  • 关税政策的“双刃剑”效应:摩根大通等机构指出,尽管市场对潜在贸易协议持短期乐观态度,但“特朗普关税输家”指数(涵盖受关税冲击的企业)的上涨(+0.67%)显示部分行业已开始适应政策环境。例如,家居电商Wayfair(+6.05%)和电动车企Rivian(+4.52%)的反弹,可能源于供应链调整的初步成效。
  • 技术性阻力与支撑:标普500指数在5500点附近反复争夺,表明这一关口既是心理阻力位,也是多头的重要防线。分析师认为,若突破失败,可能引发技术性抛压。
  • 板块轮动:从科技巨头到“关税受益者”

    科技股的涨跌互现(英特尔+2%,苹果、特斯拉小幅上涨 vs. 英伟达、亚马逊下跌)反映了资金从高估值成长股向价值股的局部转移。这种轮动与两大趋势相关:
    利率敏感性的重新定价:美联储在4月议息会议中暗示“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导致部分科技股承压。
    关税替代逻辑的兴起: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的本土制造业和基建类股票近期表现活跃,例如钢铁和物流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Meta和奈飞的逆势上涨可能源于其内容订阅模式的稳定性,这类“抗通胀”属性在不确定性中更受青睐。

    机构分歧:短期乐观与长期隐忧

    摩根大通交易部门转为“战术性看涨”的立场颇具代表性。其逻辑基于三点:

  • 财报季的潜在惊喜:一季度企业盈利普遍超预期,尤其是能源和金融板块;
  • 情绪修复窗口:经过3月的调整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 技术面支撑:标普500的50日均线形成短期底部。
  • 然而,机构也警告称,关税对消费端价格的传导效应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显现,届时企业利润率或受挤压。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如中东局势)仍是不可控变量。

    周一的美国股市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经济的多重光谱。道琼斯的连涨与纳斯达克的疲软,科技股的分化与关税敏感股的反弹,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张力的图景。短期来看,财报与政策预期仍是主导因素;但长期而言,利率环境与贸易摩擦的演化将决定市场能否延续韧性。投资者需在乐观与谨慎间寻找平衡——正如摩根大通所提示的,“战术性机会”与“战略性风险”往往并存。这一天的交易,或许只是2025年复杂叙事中的一页,但其揭示的脉络值得持续关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