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晤。此次会谈正值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关键时期,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通过高层互动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成果不仅体现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高度协调,也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注入了确定性。
一、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化与拓展
双方在会谈中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作用,强调中俄关系已形成“背靠背”的互信格局。在务实合作层面,两国明确将推动能源、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落地,并计划通过元首外交为合作注入新动能。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适逢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双方商定共同策划纪念活动,这一安排既体现历史观的共鸣,也传递反对历史修正主义的共同立场。此外,两国将建立专项工作组,协调在金砖框架下的产业对接,特别是在数字货币、卫星导航等新兴领域探索合作模式。
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协同角色
面对单边主义抬头,中俄在联合国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等议题上展现出战略默契。会谈中,双方特别强调支持巴西主导的金砖扩员进程,主张通过“大金砖”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具体举措包括:联合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共建金砖应急储备库多币种结算系统。在上合组织层面,两国提议设立反恐与网络安全常设委员会,并协调阿富汗重建援助计划。针对气候治理,双方确认将建立北极可持续发展联合实验室,这一举措既回应全球关切,也体现大国责任担当。
三、热点问题上的平衡外交实践
在乌克兰问题上,拉夫罗夫透露俄方将在5月9日胜利纪念日前后实施72小时人道主义停火,并邀请中国参与后续担保国协调机制。王毅则提出“三阶段和解路线图”,包括建立粮食走廊、交换战俘、最终地位谈判等渐进步骤。关于伊朗核问题,中俄同意在维也纳会谈中共同反对极限施压政策,同时呼吁伊朗重返履约谈判。对于朝鲜半岛,双方支持重启“双暂停”机制(朝方暂停核试验、美韩暂停军演),并提议召开中俄朝韩四方工作组会议。这些方案既坚持原则立场,又为冲突降温提供了操作性路径。
此次会晤彰显中俄关系超越传统同盟的独特价值。通过元首外交定调、务实合作筑基、多边平台扩能的三维互动模式,两国不仅维护了自身核心利益,更在动荡变革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稳定性公共产品。从共同历史叙事到前沿科技合作,从危机调解到制度性权力再分配,中俄协作已形成涵盖价值理念、实际行动、制度设计的多层次合作生态,其经验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