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首扇人字门安装成功

平陆运河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迎来关键突破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自2022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瞩目。这条全长约135公里的运河,连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海域,建成后将缩短内陆地区出海里程560公里,显著提升西部地区的航运能力。当前,工程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多个重要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建设速度与质量。

金属结构安装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近期,平陆运河工程迎来标志性节点——首扇人字门首节顺利完成安装。这一进展意味着项目建设重点正式转向金属结构安装阶段。人字门作为船闸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整个船闸的运行效能。工程团队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安装,确保每节门体毫米级的安装精度。
金属结构安装的顺利推进,为后续船闸系统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平陆运河全线将建设3座梯级枢纽,共设6座船闸,每座船闸均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这些船闸建成后,将实现运河全线水位落差65米的平稳过渡,保障航运安全高效。

多枢纽协同施工展现高效管理水平

在企石枢纽施工现场,左线16#底板块浇筑工作正有序推进;与此同时,马道枢纽上闸首右边墩上游侧已完成封顶。这种多标段协同推进的施工模式,充分展现了项目管理的高效性。
为保障各枢纽建设同步进行,项目指挥部创新采用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各施工点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确保资源配置最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工程团队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有效预防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保障了工程质量。

一季度超额完成目标彰显建设加速度

2025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平陆运河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达到原计划的107%;土石方开挖量达1300万立方米,完成率113%;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量76.5万立方米,超额9%完成任务。这些亮眼数据不仅实现了”开门红”,更预示着全年建设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投资进度的超额完成,得益于资金保障机制的创新。项目采用了”财政资金+专项债+社会资本”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确保了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工程指挥部优化施工组织,增加机械设备投入,使得日均土石方开挖量提升至15万立方米,创下国内内河航道建设新纪录。

配套工程同步推进保障整体效益

除主体工程外,配套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4月25日,金海湾大桥左幅首节段格子梁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桥面系施工全面展开。这座大桥是平陆运河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连接运河两岸交通。
在生态保护方面,工程团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建设鱼类洄游通道、实施生态护岸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区域水质保持稳定,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建设前水平,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的建设理念。
当前,平陆运河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按照计划,项目将于2026年底建成通航。届时,这条黄金水道将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注入新的活力。从近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值得期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