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未来:第三届科交会签约额破千亿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科交会)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重要盛会,已成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2025年4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本届科交会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在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技术展示创新性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新动能。

规模与对接成果创历史新高

本届科交会在科技成果对接规模上实现跨越式增长,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606项、科技成果4280项,数量较上届增长近一倍,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活力的持续释放。更值得关注的是,初步达成合作项目400余项,对接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不仅彰显了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加速,也反映出企业对前沿技术的迫切需求。
此外,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展区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供需双方提供了高效对接平台。其中,中国科大衍生企业通过机器人实验数据平台加速新材料研发的案例,生动展示了科交会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方面的实际成效。

前沿技术集中亮相,硬科技成焦点

本届科交会成为全球尖端科技的展示窗口,现场展出的2578项成果中,2375件为实物展品,占比高达92%,其中包括多项全球首发技术。例如,AI机器化学家、多语种透明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20%的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
这些成果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C9高校等顶尖科研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硬科技的展示,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展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落地潜力。

转化机制创新,构建全链条生态

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本届科交会创新性地搭建了“五大对接”平台,涵盖成果、需求、金融、人才、招商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这一机制不仅解决了传统转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通过金融支持和人才引进,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此外,大会还特别注重国际化合作,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未来,随着这一平台的持续优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总结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入新阶段。千亿级对接规模、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以及转化机制的创新,共同构成了本届科交会的核心亮点。这些成果不仅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类似平台的不断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将更加繁荣,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