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小院:当农业科技遇上市集经济
在数字化与科技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农业这个传统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日,”江苏科技小院”初夏市集暨成果展示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推广模式——将高精尖的农业技术与接地气的市集经济完美结合。
科技赋能: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科技小院”这一创新模式最早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其核心理念是将科研人员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江苏省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这一模式,目前已在全省建立了30余个科技小院,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等多个农业领域。
在本次市集上,句容茶叶、姜堰鸡蛋、宜兴碧根果等优质农产品的集中展示,正是科技赋能农业的最佳例证。以句容茶叶为例,科技小院专家团队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茶叶产量,更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使茶叶品质达到有机标准。姜堰鸡蛋则采用了智能化养殖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鸡舍环境,确保蛋鸡健康和生产效率。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科技小院专家长期驻扎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付出。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地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市集经济:搭建产销对接新平台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往往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虽然技术在实验室表现优异,但农民不了解、不敢用、用不好。江苏科技小院创新性地采用市集形式,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
初夏市集不同于普通的农产品展销会,它更强调科技元素的展示与体验。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走进”科技小院的实验基地,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扫码溯源系统让每一件商品都有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清楚知道手中的茶叶是哪个科技小院指导生产的,采用了哪些创新技术。
这种沉浸式的展示方式,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农产品的距离,更让抽象的农业科技变得具体可感。据主办方统计,为期三天的市集活动吸引了超过2万人次参与,现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更有十余家商超与科技小院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
乡村振兴:科技小院的溢出效应
科技小院模式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它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下,科技小院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宜兴碧根果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三年前,当地碧根果产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科技小院进驻后,不仅引进了优质品种,还建立了标准化种植体系,使碧根果的优质果率从40%提升至75%。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小院帮助当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使农民收入实现了翻番。
这种”科技+产业+人才”的乡村振兴模式,正在江苏多地复制推广。据统计,江苏省科技小院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500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平均达30%以上,真正实现了”建立一个科技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科研成果到市场商品,从技术创新到乡村振兴,江苏科技小院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科技转化的新路径。初夏市集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科技小院的丰硕成果,更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无限可能。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模式,正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未来,随着更多科技小院的建立和更多创新模式的探索,江苏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