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未来:科技重塑产业新格局

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2025年4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率队对天奇股份(002009)的调研,正是这一战略背景下的重要举措。这次调研不仅展现了政府对先进制造业的关注,更揭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三大关键方向。
智能装备制造引领产业升级
天奇股份在高端装备智能化领域的实践成为本次调研的重点。杜广达副司长详细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间数据互通,生产效率提升达30%。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故障预测,使设备维护成本降低22%。这些创新印证了”十四五”规划中”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建设要求,也为其他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据透露,天奇股份正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数字孪生技术在重型装备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在锂电池回收领域,调研组特别关注了天奇股份的物理-化学联合法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创新电解液无害化处理工艺,使锂、钴等贵金属回收率突破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建立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已接入3.2万辆新能源车数据,形成从回收到再制造的闭环体系。这直接响应了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2025年建成200家绿色工厂”的目标。值得补充的是,企业正在试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池溯源,此举可能重塑整个回收行业的信任机制。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布局
调研中展示的第三代仿生机器人原型机引发热议。该产品融合了柔性驱动技术和多模态感知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抓取成功率提升至91%。杜广达副司长特别指出,这类技术符合《”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2025年服务机器人密度翻番”的规划。天奇股份透露,其机器人研发已从工业场景向医疗辅助领域延伸,正在申报12项核心专利。业内人士分析,这种跨界发展可能催生新的行业标准,特别是在人机协作安全规范方面。
从这次调研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形成”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天奇股份在智能装备、循环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的探索,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前瞻性布局,更折射出国家层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攻坚阶段,此类政企深度互动将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标准,如何平衡创新投入与经济效益,将成为制造业转型过程中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