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AI峰会:智启未来

上海论坛2025: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全球对话

在全球化进程面临深刻变革的今天,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2025年4月25日至27日,“上海论坛2025”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以“创新的时代:科技、发展、治理”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探讨如何应对百年变局下的核心挑战。作为由复旦大学与崔钟贤学术院联合创办的高端国际论坛,上海论坛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成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桥梁,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务实合作。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涵盖政府、企业、学术界及媒体,共同探索包容性发展的未来路径。

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上海论坛2025的主旨演讲嘉宾,包括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等,围绕人工智能、老龄化、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强调,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是释放创新活力的关键。例如,迈克尔·莱维特指出,跨学科合作能够加速科学突破,而科技体制的改革则能为研究提供更灵活的支持。
此外,分论坛“科技进步”板块进一步探讨了国际竞争与经济变革的前沿趋势。来自全球的专家提出,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例如,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在开幕式上强调,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技术普惠,确保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全球治理与合作框架的构建

面对地缘冲突、气候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多边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垣洙在主旨演讲中呼吁,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治理体系。分论坛“全球治理”板块聚焦于如何通过多边机制应对不确定性,包括气候谈判、贸易规则重塑等议题。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在致辞中提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正积极探索地方治理与全球议题的衔接。例如,在碳中和目标下,上海通过绿色金融试点与低碳技术推广,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论坛还特别关注亚洲区域合作,认为加强区域内政策协调可有效缓解地缘紧张,促进共同繁荣。

包容性未来的跨学科探索

包容性发展是上海论坛2025的核心目标之一。分论坛“可持续发展”板块讨论了健康战略、教育公平、数字经济等议题,强调跨学科对话的重要性。例如,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专家提出需整合医疗技术、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指出,高校应发挥智库作用,为全球公平发展提供学术支持。论坛还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问题,呼吁通过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历史数据显示,上海论坛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其影响力正从亚洲扩展至全球,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结语

上海论坛2025以科技创新、全球治理与包容性发展为主线,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通过跨领域对话,论坛不仅梳理了当前的核心挑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基础研究到多边协作,从地方实践到全球视野,本届论坛再次证明,面对复杂变局,开放合作仍是人类进步的最佳路径。未来,上海论坛将继续深化其平台作用,推动更多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行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