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百个旅居试点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升级,”旅居”概念逐渐成为文旅产业的新风口。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省近期正式启动”旅居云南”品牌战略,通过多维度创新举措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这一战略不仅着眼于基础设施升级和业态融合,更注重在地文化保护与游客沉浸式体验的平衡,展现出打造全域旅居目的地的系统性思维。
多业态融合的旅居生态构建
云南计划通过100个旅居示范项目打造立体化产品矩阵,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 空间活化: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将废弃校舍、老宅改造为民宿集群,如在红河哈尼梯田区域植入”非遗工坊+星空营地”复合业态;
  • 文化赋能:每个示范点将配置”文化基因库”,例如大理白族聚居区引入”甲马艺术馆+本主文化体验”,使游客获得知识型旅居体验;
  • 跨界联动:试点项目要求至少融合两种业态,如普洱那柯里规划”咖啡庄园+森林疗愈中心”,形成消费闭环。这种模式较传统乡村旅游人均消费可提升40%以上。
  • 基础设施的体验式升级
    在交通网络优化方面,云南的创新突破体现在:
    立体交通网:除新建30条旅游公路外,特别规划”海拔梯度动线”,在香格里拉等高原路段设置供氧服务站,并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地图”;
    时空压缩技术:中老铁路”星光·澜湄号”列车将配置VR观景舱,实时呈现沿线6国文化场景;
    低空经济布局:计划在抚仙湖等6个区域建设直升机观光基地,开发”无人机跟拍+AI游记生成”服务。这些设施升级使旅居者能实现”3小时跨气候带体验”。
    文化IP的深度运营策略
    为破解旅居产品同质化难题,云南重点打造:

  • 节庆IP矩阵:除4000场惠民演出外,将推出”跟着节庆去旅居”计划,如傣历新年期间推出”全境泼水节地图”;
  • 数字导览系统:通过小程序整合AR实景导航、语音讲解、预约排队等功能,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停留时长优化动线设计;
  • 跨境产品创新:依托中老铁路开发”生物多样性走廊”主题线路,游客可分段体验西双版纳雨林考察到琅勃拉邦古城研学。数据显示,此类文化IP产品复购率可达普通线路的2.3倍。
  • 云南的旅居战略本质上是对”在地性”与”流动性”矛盾的创造性解决。通过8大业态的有机组合,既保障了本地社区的文化主体性,又为游客构建起”第二生活空间”。特别是将医养、体育等现代需求与传统村落结合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范式。未来随着跨境环线的完善,云南有望成为辐射东南亚的旅居枢纽,其经验对西部省份文旅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