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高管调整 严泽想升任副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其领导班子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行业发展的脉搏。近日,航天科技集团迎来新成员严泽想的加入,这位拥有丰富质量管理经验的专家出任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为这支”航天国家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人事变动不仅反映了集团对质量技术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的人才战略布局。
航天领军企业的用人导向
严泽想的任职凸显了航天科技集团”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用人理念。作为原质量技术部部长,他深耕航天质量管理领域多年,其工学硕士的专业背景与航天产品研发需求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集团已陆续引入庞锦(网络监管专家)、李峻(通信领域专家)、王树志(空间科学专家)和杨立军(高校管理专家)等多领域人才。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既保证了传统航天技术的延续性,又为商业航天、空间应用等新兴领域储备了跨界人才。
质量管控与航天强国建设
严泽想的晋升折射出中国航天”质量就是生命”的核心价值观。公开资料显示,他主导的质量技术部曾建立”双归零”等具有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经验对保障长征系列火箭300余次发射成功率超95%起到关键作用。在当前航天器批量化生产、星座组网等新任务背景下,其任职将强化集团从”精工细作”向”规模质量并重”的转型。特别是面对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等重大工程,严泽想的质量管理专长与系统工程思维将成为重要保障。
人才战略的深层次布局
分析近期领导班子调整可发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注重产学研融合,如杨立军的加入强化了校企协同;二是突出数字化转型,庞锦的监管经验有助于规范商业航天数据应用;三是强化国际合作视野,李峻的通信行业背景将助推”北斗”全球化服务。这种”老中青结合、多领域互补”的团队构建,既传承了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系统工程思想,又注入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理念。
从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初创,到如今拥有完整宇航产业链的科技巨头,航天科技集团的人才梯队建设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严泽想等新成员的加入,不仅是简单的人事更替,更是中国航天面对深空探测、太空经济等新赛道所做的组织能力升级。这支融合了技术专家、管理精英和跨界人才的领导团队,正在书写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航天新篇章,其人才战略的创新实践,或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价值的范式参考。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